【體路專欄】有否試過想做一些事,但無幾耐就自己假想了很多「如果」,很多「萬一」,還有很多負面的可能性,最終製造了恐懼令本來想做的事最後不了了之?或者,因為這些恐懼,無端端開始遊說自己其實對這件事並不是很感興趣,為自己rationalize 放棄的原因?
我都試過,仲要成日都試。我的名句是「I want to do this, BUT……. and what if…..」What if 多幾次後就會覺得好冒險,或覺得件事其實不那麼吸引,而最後的決定通常係「還是算了吧,I won’t do this.」
無做到的具體原因都已不太記得清楚,但應是圍繞著一個字:”怕”,specifically怕乜就不記得了。可能是怕唔得,怕樣衰,怕後悔,或可能係怕經歷”唔知會發生咩事”,這不確定的感覺- uncertainty,更離譜的——可能是沒原因地怕 「Fear of fear」。
曾經聽過,Fear / 恐懼是我們想像的,是腦袋在幻想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這幻想不是真實的,但我們卻常常把幻想出來的事當成事實,導致有很多事想做但不敢做。Fear is only in your imagination, it is not real.
細細個,爸媽都是比較審慎的人,若想做一些突破的事就會受到猜疑,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有沒有諗過x,咁y呢?」然後很快就下了決定,「我諗都係太危險了,不要去,不要做了。」中學時候參加了一個名叫world challenge的組織去非洲做義工,當家人知道後,第一件事就說我沒有想清楚,非洲很危險,會有很多病,出左事沒人救 ,又會有愛滋 blah blah,總之不應去的原因就多到一籮籮,但應去的原因就一個都沒有。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經歷非常難得,可以幫人,訓練獨立,放遠眼光,閱歷等等。當時我很清楚會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去之前,可做的預防措施都做了,打預防針,簡單的急救,求生訓練等等,既然可控的風險已減到最低,而不可控的,就是不可控,最後還是說服了爸媽讓我去了。最後父母擔心的,一樣都沒有發生,反而他們沒有提過的,就一一被我遇上,幫人的那種開心和滿足感,攀山的一些經歷和非凡的景象而最重要的是這些經歷和記憶在我這輩子裡都不能複製的。
Uncertainty 未知數——常被視為一樣比較negative的事,是嗎?未必。未知數只是可能性,可能你會成功或可能會先失敗繼而成功。那麼你會問,失敗不成功有可能嗎?有,當你放棄的一刻。一刻你未放棄,一刻都有機會成功。人生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一直都話想做鐵人,但的確未知數很多。游3.9公里,180公里單車,再跑一個42.2公里的馬拉松,連續運動十多個小時後能否完成賽事是一個問題,有可能會有意外,單車出問題,體力不夠,也有可能會激發一些隱病etc…etc。雖然已經完成過三次的半鐵人賽,但每次差不多完成賽事時都想死,每一次都在想—你這樣就想死,咁你點做全鐵人呢,大佬?經過Putrajaya後,我真的在想是否半鐵人是我的極限?做兩次Putrajaya, 得唔得呢?I want to be an ironman, BUT…….and what if…….
未試過,鬼知咩?成日得個「驚」字,點樣向前走?兩年前,我以為Olympic distacnce 是人體最大的極限,哪知道我已完成了三個半鐵人距離。傻傻的我堅決要打破恐懼,決定繼續挑戰自己,繼續向目標前進,已報名參加年底在澳洲Busselton的全鐵人賽,我人生第一個全鐵人賽。可控的,我都有做準備,5K open water swim 游過,180K單車踏過,馬拉松跑過,每星期的訓練做到足,而不可控的,就留給當天發生吧!
記得有人講過,Life is about making your own choices and living the consequences。既然人生是由一個一個的決定堆砌而成,那這些決定就必須基於真實情況而不應讓虛幻的「恐懼」影響我們追尋想做的事和想要的人生。
「Fear doesn’t stop anything from happening, except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