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瘋」氣大盛



【體路專欄】現時全世界每年舉行的馬拉松比賽多達2,200個,其中大型賽事如紐約馬拉松去年就吸引50,000名跑手參加。

根據runrepeat.com一項就歐美12個大型馬拉松賽事進行的研究顯示,由2009年至2014年期間,參與馬拉松賽事的總人數上升13%,其中來自中國的參賽者增幅達260%,而來自香港的亦增加160%。

去年起應主編Carrie的邀請,在「體路」sportsroad.hk撰文分享有關跑馬拉松的經歷。在過去的6個月,造夢也想不到我的文章觀看次數累計竟然達到30萬。在此要特別感謝各路「周末戰士」的「熱讀」和鼓勵。

日前三位馬拉松達人莊曉陽、Edkin及Frankie到恒生博愛堂送我一本他們合著的新書《馬拉松.嘆世界》,我得以先睹為快。莊曉陽是我的學弟,大家都畢業於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

筆者獲莊曉陽(左2)、Edkin(右1)及Frankie(左1)到恒生博愛堂贈送他們的最新著作《馬拉松.嘆世界》。
筆者獲莊曉陽(左2)、Edkin(右1)及Frankie(左1)到恒生博愛堂贈送他們的最新著作《馬拉松.嘆世界》。

三位作者都是資深跑手,跑過9到32個海外馬拉松賽事,而且還年輕,將來在馬拉松方面一定會有更多成就。他們除了熱愛跑步之外,亦有很強的觀察力,《馬拉松.嘆世界》就是透過他們生動的筆觸,將11個馬拉松的所見所聞,從多個角度與眾分享,書中加插大量繽紛有趣的照片,大大增添可讀性。

雖然我也曾經在五大洲跑畢54個馬拉松,但他們跑過的地方,很多我都未嘗踏足,例如Frankie曾跑過的西伯利亞的貝爾加冰湖馬拉松,就是我很想挑戰的其中一項賽事,他們的足跡正好成為我日後的參考。

人到中年始起步,長跑至今,各項賽事累計距離超過3,000公里,回想起來實在非常感恩。我在香港以外的首個馬拉松賽事是2002年的北京國際馬拉松,當時與我在香港完成人生第一個全馬相隔只有8個月。完成該次賽事的跑手不足1,800人,當中只有包括我在內的5名跑手來自香港。

跑畢北京馬拉松一年後,我參加2003年的雅典馬拉松,亦是我第一次衝出亞洲。賽事的最大亮點就是其賽道,由馬拉松的發源地「馬拉松」鎮至雅典,是模擬公元前490年,雅典傳令兵Philippides拚命將戰勝波斯軍隊的消息通知雅典居民所跑過的路線,是所有馬拉松發燒友心神嚮往的一條賽道。

該年完成賽事的選手不足2,700人,其中約1,600人是海外參加者,來自香港的更只有我和我的啟蒙導師楊子江,我常笑說他是那次賽事的大中華區冠軍,我只能屈居亞軍。但另外三次分別在南非Two Oceans Marathon、印度Mt. Everest Challenge Marathon(海拔12,000呎)及尼泊爾的珠穆朗瑪峰馬拉松(海拔18,000呎),我都「榮幸」地成為大中華區冠軍(因為是唯一跑手)!

迄今我曾參與的海外賽事超過20個,挑戰海外馬拉松其中一個目的是走遍天下和擴闊視野。

我和莊曉陽、Edkin及Frankie一樣,深深體會到在兼顧家庭與繁忙工作之餘,還要到海外跑馬拉松,家人的理解,特別是另一半的支持十分重要。引用莊曉陽在書末的感言:「最幸福並不是跑遍天下,而是在每次旅途結束後,無論是終點或是香港的家,都有你愛的人在等候你。」

情人節就快到,有家室的馬拉松跑者都應該趁這個機會hug your beloved,對她(他)的體諒與支持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