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訊專訪】從昔日的屋邨女孩變為現役港隊跨欄代表人物,呂麗瑤跑過低潮並在今年迎來重大突破,除了5度刷新個人最佳時間之外,先後跑過亞洲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全國運動會,並在壓軸的「阿什哈巴德2017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亞室武運)贏得香港隊應屆賽事首面金牌,為賽季畫上圓滿句號。
自小學3年級於陸運會贏得獎牌後,呂麗瑤便獲老師邀請參加田徑訓練,短跑、跳遠及跳高都嘗試過,但她笑指自己並非特別熱愛運動,只是好動:「我懷疑小時候有點過度活躍,總是不能安靜下來,常常求母親帶我到家附近的公園玩,在噴水池一端跳到另一端,一跳不過就會跌落水,但很好玩。」這樣跳著跳著,竟孕育出一位香港的田徑新星。
轉全職運動員遇2年樽頸
中一開始選擇專攻跨欄,呂麗瑤最喜歡當中的變化及挑戰:「一個欄的技術就能左右勝負,變化及挑戰比短跑大得多。」對跨欄的熱愛及努力,讓呂麗瑤在中學生涯贏得6面學界賽100米欄金牌,「學界欄后」的稱號不脛而走。升上大學則橫掃大專陸運會獎牌,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上更取得重大突破 — 跨入13秒大關,乘著高峰期轉為全職運動員,豈料之後等待她的是長達2年的樽頸。
「我以為轉當全職運動員生活會有很大改變,可能很辛苦但會有進步,不過現實卻是甚麼都沒有發生。2年間總是跑在14秒頭,那時開始心散,看見身邊大學同學各有生活,只有自己沒進步,有想過不如在其他方面發展,甚至想過放棄。」
幸好,在嘗試跟鄧漢昇教練訓練,磨合半年後她的運動生涯漸露曙光,成績再次出現突破,她說:「跟『阿昇』後變得踏實了,學會在為賽季中定下計劃,讓自己的目標逐步實踐。」
目標13秒2爭亞運銅牌
剛過去的賽季參與數項大賽,呂麗瑤早早達到教練定下的目標,在賽季完結前最後一個比賽,土庫曼亞室武運以放鬆心情迎戰,結果一舉贏得女子60米欄金牌,取下香港代表團首金。她指因未有特別目標及期望,沒有壓力下反而跑出好成績。「很開心,這是我第一面亞洲賽金牌,可以證明自己是有實力去擊敗過往贏不到的對手。而60米欄跟100米欄不同之處在於要更快爆發,換句話說我要在100米欄擊敗對手,就要在最後40米下功夫和改進 。」
在土庫曼的比賽除了豪華建築及熾熱氣氛為她留下深刻印象外,還有同門師弟張宏峰在男子60米欄摘銅而回。「我不是在比賽中照顧他,而是彼此學習及鼓勵、一同進步,看見他的認真及努力亦提醒自己不能偷懶,不負教練對我們的期望。」
香港欄后的故事尚在延續,呂麗瑤以個人最佳時間13秒56以及亞室武運金牌為田徑賽季作結,來年則要為亞運會鋪路,她說教練把目標定在13秒2 — 一個在去屆亞運足以贏得銅牌的時間。至於終極目標,她則望向2020年東京奧運,並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也慢慢找出運動員以外的發展方向。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會訊《奧訊》第八期已經出版,藉以宣傳該會及轄下76個體育總會在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和本港體育發展方面的資訊。《奧訊》兩個版本均可通過以下連結作瀏覽或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