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雅加達直擊】在香港,不少人從外表觀看認為殘疾人日常生活困難。但今天(6日)於印尼雅加達亞殘運上,幾位SL3-SU5級(手組及腳組)男團羽毛球代表均樂觀面對生命,無視身體障礙,直言運動改變了他們,與外界投下的眼光大大不同。
自幼因發高燒致左腳潰爛,形成足足9厘米的雙腳差距,今天踏上亞殘運羽毛球賽場的李仁平,雖然最終告負世界冠軍、印尼球手,但場上場下他依然笑笑口,樂觀面對生命及賽場上的「敗仗」。
任廚師的李仁平是香港殘疾兼職運動員,1歲多起已因高燒令引發身體炎症,令左腳潰爛,與右腳足足相差9厘米,俗稱「長短腳」,本需定造鞋子令雙腳平衡,但因工作放棄穿上特制的鞋,自我習慣了這種「9cm的距離」。他指小時已熱愛運動,直至婚後才開始打羽毛球,但因長短腳令腰部備受壓力:「每次比賽後都需要拉筋,否則腰很傷。」
今日賽後他以0:2告負,完成了今屆亞殘運首戰。但他依舊樂觀:「拿到了經驗、比賽節奏,這些都是正面。」殘疾人自幼面對各種挑戰,即使輸了比賽,思維仍然正向。隊友林德坤則天生沒有右手,但也無阻他與羽毛球的緣份:「我14歲加入校隊,當時是參與健全人士的學界比賽,我還為學校拿到了沙田區的亞軍。」
少了右臂,但「坤仔」從沒覺得是障礙:「天生就是這樣,我不覺得自己生活上有困難,習慣了嘛,反而外界經常覺得我困難,需要幫助我,當然有些時候會有點影響平衡,但我覺得不是問題。」已婚的他剛成為全職運動員一年,他指生活上幸有太太支持,自己也可放心為羽毛球追夢:「加入全職一年,因練習量大令我受傷了半年,但我還是熱愛羽毛球。」
今天「坤仔」於團體賽雙打的拍檔是自幼因患上小兒麻痺的乎少強,病後令其右腳受影響,但一直打了數十年羽毛球,拿過無數獎項,55歲的他還是因為喜愛運動而復出,只慨嘆香港缺少年青新血:「可能這是好事,代表少了香港人是殘障。」但也同時認為香港應該向更多人推廣殘疾運動,因為運動改變了他們。
他們口中多次強調不覺得身體上的殘障影響對運動的熱愛,這是外界對他們投下自以為的觀感,但事實卻非如此,今天未有上場的鄺彤峰亦是熱愛運動的表表者之一。於出生前已患腦積水後遺症令左邊身體活動有困難,僅8個月大時高燒發作、13歲時再患癲癇症,前額頭後來因腦血管瘤接受治療管道,而絡下一個正方形的傷疤。身體多次遭病魔折磨,他都只說了一句:「就影響了學業,有時上堂時癲癇發作,一發病就要休息兩天。」
病了沒有令他倒下,也沒有埋怨生命的他,說運動改變了生命:「運動幫助了我,最少以前左腳一直離地,打羽毛球後,很短時間後,左腳終於可以貼地了,而且小時一邊跟小朋友上體育堂,同學都特別愛護我,四處比賽也讓我認識了很多人。」鄺彤峰不止熱愛運動,亦曾取得不少國際成績,包括2000年及20003年曾於省運會代表江門市取得2屆單打銀牌及1屆雙打銅牌;2007及2009年更為港於世界殘疾人錦標賽(腳組)項目上奪得雙打銀牌。
成績或許重要,首戰亞殘運的他今屆面對高手如雲,今天團體賽即使未有上場,但明日將戰男子SL3級單打的他,立下「只要贏到一場都好開心。」的簡單目標。人生有高低起跌,遠赴印尼雖然比賽面對高手或會落敗,但上場的心態及享受的過程可以令生活更快樂地過,香港殘疾運動員的思維應該是更多負能量的香港人需要學習的對象。亞殘運今天開幕,欣賞戰果外,也答謝這班香港殘疾運動員帶給我們的勵志故事。
(相關報導:55歲羽球世界冠軍朱少強復出 難阻港隊團體賽負印尼)
圖、文:徐飛
民政事務局(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官方網頁)全力支持香港運動員出戰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及亞洲殘疾
《體路》一連兩星期於現場直擊雅加達亞洲殘疾人亞運會港隊戰況,記得留意專頁最新消息!
資訊傳輸由爽WIFI 提供|器材由Cano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