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籃球精英賽・專訪】可藝:籃球的凝聚力 從場內12人到場外200人



李靖祺、陳冠延

【體路 X Junior】精英賽是屬於學界籃球人的盛事,這個殿堂給予學生球員拚搏的理由,比別人付出更多代價,回報或許是成績,對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而言,回報是過程中凝聚了隊內12人,以及場外200人打氣團。

位處屯門區的可藝籃球隊成員來自五湖四海,隊長陳冠延今年從原本著重學術成績的學校,轉讀運動氣氛濃厚的可藝,他坦言初到陌生地方人生路不熟,隊友亦是新「埋班」,花了不少時間適應:「自己起初負責帶領的角色,但球隊像一盤散沙,也有不少紀律及情緒問題。」改變的契機是一次3日2夜的訓練營,全隊坦誠對話彼此了解想法,「其實大家轉校都只是一個目標:想打好籃球、取得成績。那次訓練營後大家有明顯改變,練習投入度更高。」

隊中12人變得融洽,起變化的不單是場內成績,也影響著身邊的師生。數年前可藝奪得屯門區A Grade冠軍,到場觀戰的只有廖廖幾位同學,今年再登冠軍寶座,卻是在近200師生支持下打出好波,12人到底有何魅力?隊中的「高佬」李靖祺指:「剛轉校時大家在班內都不多說話,校內的老師卻會幫助我們融入班中,幸好同學都容易相處,慢慢熟絡了,我們就在小息、放學時宣傳,請他們來支持我們打球。」校內運動氣氛不俗,令籃球隊亦越來越多人支持。

屯門區八強加時反勝最深刻

「大家最初都有個想法:『你轉校進來,一定好勁啦、打曬啦』,其實不是這樣,我們隊中沒有球星。」冠延透露球隊在屯門區八強賽時全場落後對手,僅在最後一刻追平,繼而加時險勝,是全年最深刻一仗:「那場比賽讓同學知道,我們都是普通人,會在加時險些輸掉,他們明白我們都需要支持,因此凝聚了這班球迷。」

轉校未足1年,這些經歷已讓靖祺對可藝滿有歸屬感,「八強取勝後全校的支持者衝進球場與我們擁抱慶祝,從以前十多人支持,到現在百多人攬著你,確實感動。」冠延補充,自己那場比賽表現不佳,賽後坐在一旁落下男兒淚,卻有素未謀面的同學上前問候、遞上紙巾,同樣教他感動。

自言不是精英賽冠軍材料,可藝男籃今年在八強打出超水準下46:55惜負寶覺中學,冠延透露教練賽前著球員不要邀請同學到場以免影響情緒,但卻有50位同學主動到荃灣體育館打氣,令可藝輸人沒有輸陣。如他們所言,冠軍只得一個,過程中他們已為自己、為學校贏得另一種寶貴的東西。

圖、文:何子淵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31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7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並留下 學校、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