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石港將鄧少熙專訪:討厭跌下來一刻的失敗感



heytang_140519-3

【體路專訊】作為一個真男人,能夠捉緊身邊的人、事、物是很重要的,否則那東西隨時流走。攀石運動員鄧少熙應該深明此理,因為若他在石牆上捉不緊,便隨時跌下,只有失敗圍繞他。今天,這位香港唯一的全職攀石運動員鄧少熙由底至高,以行動訴說攀石對他的意義。3年多前毅然成為全職運動員,年僅22歲的鄧少熙彷彿已從攀石找到他所追求的人生。

「我的探索信念是堅持自己想做的,向目標衝刺,就算有困難都要跨過。」 – 鄧少熙

未見其攀石英姿,只聽他在訴說人生目標時的眼神,那種決心,已從心坎中感受到他與時下一般男孩不一樣。年僅22歲的鄧少熙(阿熙)沒有似同齡男孩一樣每天遊走鍵盤前,自他初中接觸攀石、本著「乜都試」的心態開始,就毅然走到大自然、攀上高山追逐更高的目標。

heytang_140519-2

未攀石之前,他對運動的詮釋也只是不過閒時「踢下波,出身汗」:「但攀到上去,真係唔想咁快落返來。」是每次成功登頂的感受,亦反映了阿熙接觸攀石之後,覆水難收的投入感。人生變幻無常,得以精彩,攀石亦一樣。「跟踢足球不同,攀石變化可以好大,每次比賽都是出到來才知路線。一幅牆可能看似得好少位,其實可以有好多位比你爬。同時運動員之間身型有小小差別,處理每一個著腳點已經大不同。」

立於巨石之前,「征服者」鄧少熙看到三點人生的比喻:計劃、嘗試、不放棄。每次開始爬之前都要在腦裡預演路線,令阿熙同時清晰計劃自己的「發展路」。當年首奪亞洲錦標賽得第8後向家人主動提出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意願,嘗試邁向更高名次、打進亞洲錦標賽頭三名,從而進軍世界舞台,由此證明這名冒險家不是橫衝直撞的人。

heytang_140519-1

「任何攀石者都討厭跌下來一刻的失敗感,但唯有不繼嘗試才可克服這難關。跌落來會好想發脾氣,但都會盡全力試,然後不停諗返錯誤、再嘗試。」這種不放棄的信念,不期然令我們聯想到香港人引以為傲、不屈不撓的「獅子山下」精神,但原來獅子山上也曾有此等價值。自古成功在嘗試,鄧少熙笑著分享一次自嘲為「核突」的經驗:「有一次係獅子山到了接近天黑,爬了近五個鐘頭,無曬力,遇到難題卡咗係一個位,果刻心裡令自己冷靜想辦法去爬過這山,當時真的無諗過求救,最終依靠正常的方法成功解決。」

「任何攀石者都討厭跌下來一刻的失敗感,但唯有不繼嘗試才可克服這難關」—鄧少熙

攀石在香港較少人所熟悉,因此「Laughing哥」謝天華於電視劇中單手扶石講電話才引起熱議,但阿熙笑稱單手攀山講電話「其實唔難」:「玩了攀石後應變力,專注力強左好多,做一個動作要心如止水。像下棋一樣,多左諗完先做,遇到危急要怎樣應變,性格亦沒以前般衝動。」四腳蛇、昆蟲等於攀爬過程中乃司空見慣,攀石時整個身體經常倚靠在石上,更有「天人合一」與大自然融和之意。

heytang_140519-5

這名屬猴的「馬騮仔」直言攀石甚至比「蜘蛛俠」需要的力量還要大,同時心理質素要求極高的運動。「始終這是個人化的運動,各人可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但在場上沒有人會幫到你,所以自身的信念十分重要。」雖然早前受傷患困擾,但阿熙對攀石的熱愛未有歇止:「腳傷了就練手,唔爬石好辛苦,會想保持狀態。平日係爬石既人見到牆都會有想爬的衝動,摸下都會感覺好好。每日都會諗多啲點爬,個腦不斷提升,做出嘅嘢都會多咗。」

攀石多年,阿熙手指也因多年攀石留下傷痕
攀石多年,阿熙手指也因長年累月練習留下傷痕

攀石於香港作為非主流運動項目,阿熙對發展仍然感到樂觀:「這是容易接觸的運動,以前練習時可能只得一、兩個人,現在經常有三、四十人一齊練習。」阿熙到雲南交流認識到日本早期的世界冠軍,受到他對攀石不停的付出所啟發,目標是希望像他一樣回饋香港攀石新一代,令此運動能不斷於香港發展下去並普及化。

heytang_140519-6

後記: 胡適說:「人生應該有夢,否則人生不是太不豐富嗎?」鄧少熙找到自己夢想當然值得高興,獲得體院資助,他坦言買不到奢侈品但夠食夠用,可算是滿足了基本需要再追尋夢想,十分合理。然而,沒有資助的運動員又該何去何從呢?他們有追求理想的資格嗎?我們都明白追求崇高理想同時不能忽視現實。高中時我們讀中國文化,學人生的意義,未有太大感受。投身社會後,卻每天都在迷思從前課本的內容。果然,人生是要「活」出來,才有意思。

文:曾旻朗
圖:徐飛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