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大檢閱】硬地滾球



(Credit:tokyo2020)

【體路資訊】硬地滾球的英文名稱為Boccia,取自意大利語「滾球」的意思,起源於公元前5200年古希臘的擲石頭遊戲。硬地滾球屬國際硬地滾球體育聯會所管轄,適合嚴重大腦麻痺、肌肉萎縮症或軀體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人士參與。此運動講求運用腦筋思考,可培養專注力及穩定性,亦有助協調肌肉。

硬地滾球為其中一項沒有奧運相應項目的殘奧運動,於1984年起正式被納入殘奧運比賽項目,及後發展一日千里。硬地滾球的分級,分別由運動員本身的醫學斷症,推輪椅能力,軀幹控制能力及手抓握能力來判斷,現時國際賽共分四個級別:

BC 1:大腦痙攣一級(CP1)或下肢二級(CP2 lower)均屬是項組別。運動員可以有助手協助,助手一般被安排坐在場區後方的指定區域。在運動員的發球時間,運動員可以指示助手調整和固定運動員輪椅,將球交給運動員及把變形的球回復原狀。

BC 2:大腦痙攣運動員,沒有助手幫助,能有限度的自行控制輪椅,但上肢主動控制有中度至嚴重缺損。手部可抓圓柱及球狀,但抓握及放球動作仍有困難。

BC 3: 此級別球員的自主四肢活動能力有限,不能靈活使用手推輪椅,需依賴助手協助或使用電動輪椅,而運動員發球時必須依靠輔助器材,如斜台及頭盔。比賽時可以有一名助手協助運動員發球活動。助手於比賽進行期間必須背向場地。

BC 4: 非大腦痙攣運動員(如脊髓肌肉萎縮症),四肢有嚴重活動障礙,而且軀幹控制能力差。運動員不能有助手協助。

至於比賽設有七個男女混合項目:BC1、BC2、BC3及BC4級個人賽、BC1/BC2級團體賽、BC3及BC4級雙人賽。

(Credit : paralympic.org)

在個人賽中,一場比賽分四局進行,每個運動員每局投六個球。雙人賽也是四局,每個運動員每局投三個球(每方共六球)。團體賽分六局進行,每隊三名運動員,各投兩球(每隊每局共投六球)。比賽最終目的是在規定的區域內,把自己的六個紅色或藍色球(顏色以擲毫決定)盡量投近目標球(白色球)。每局比賽雙方完成所有投球後,裁判會判決結果,最接近目標球的一方便獲得分數,完賽時累積分數較高的一方為勝,如雙方累積分數相同,需加設附加局以決定勝方。球賽在一個12.5米乘6米的平滑木地或膠地上進行,滾球以皮革製成,重量為約275克,圓周為270毫米,體積比網球稍大及具不同軟硬程度。

郭海瑩(右) (圖:體路資料庫)
梁育榮(圖:體路資料庫)
何宛淇(圖:體路資料庫)

香港硬地滾球運動已達世界級水平,多年來在國際大賽奪牌無數,於殘疾人奧運會更累積4金1銀排歷史獎牌榜第7位,其中郭海瑩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單人賽BC2 級為港奪得第一金,至於梁育榮2004年首戰雅典殘奧即包辦兩金,12年後在里約殘奧再嘗金牌滋味,這位香港硬滾「一哥」與女將何宛淇已率先為港取得今屆東京殘奧會入場券。

東京殘疾人奧運硬地滾球賽事詳情:
賽期:8月29至9月5日
金牌數目:7面
比賽場地:有明體操競技場(Ariake Gymnastics Centre)

有明體操競技場
有明體操競技場(Credit:tokyo2020)
有明體操競技場
有明體操競技場(credit: tokyo2020)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