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訊】有一種運動,在華人社會鮮為人知,卻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板球是世界第二受歡迎的體育賽事,僅次於無人不識的足球,不過在香港卻只在南亞裔及白人群體之間流行。不論膚色種族,板球推廣就落在隊員身上,他們積極四出推廣,期望一天陣中出現更多華人面孔。
訪問特意約在重慶大廈餐廳內進行,正如大家以為重慶只得咖喱,板球等於南亞裔專屬運動一樣。重慶不止得咖喱,還有一個個充滿人情味的事與物。巴基斯坦裔、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甘莫斯(Mohsin Khan),他指港隊男子成員確實是「清一色」為南亞裔:「在香港打板球的大部分都是非華裔,很多華人完全不了解板球運動。」
巴基斯坦人人有得玩 香港一隅偷偷打球
一群南亞裔小孩拿起板球木板,在足球場嘻鬧的場面,相信很多港人在街上離遠看過。然而,有多少人曾感到好奇、甚至走上前了解這種運動?甘莫斯與其他南亞裔港人一樣,小時候在球場觀看師兄比賽,年紀小的就在一旁玩鬧着:「每當我回到鄉下巴基斯坦,會發現四周的人全在打板球或排球,板球文化早已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但香港卻缺乏足夠板球場,很多時要與足球員爭場使用。」
甘莫斯從在球場一隅打球,與其他場地使用者發生爭執,到加入港隊訓練。雖說板球是巴基斯坦國技,不過因為他家教甚嚴,所以從小就要偷偷出門前往練習和出外比賽:「我出身在基層家庭,爸爸希望我努力讀書改善生活,所以小時候不讓我出外練習和比賽。」出於對板球的熱愛,甘莫斯決定發奮讀書,希望盡力兼顧兩方面,向家人證明打板球也可以是上進的好孩子。
甘莫斯現時是首位考進香港教育大學體育系的南亞裔學生,亦講得一口流利廣東話,除了是港隊成員,亦有兼職做教練培訓華人年輕球員:「懂得打板球的很多都不懂得廣東話,我可算是極少數,所以希望憑一己之力讓更多華人認識和參與板球運動。另外,我希望將來成為老師,將板球加入體育課程,令更多本地人有機會接觸板球。」
港女隊歷來最年輕隊長 初出道遇困境
目前香港板球男子隊雖未有華人面孔,但在女隊卻是另一個世界,不少華裔女生「擔大旗」成為隊中主力,包括隊伍歷來最年輕的隊長陳嘉瑩(Kary)。個子雖小,但充滿朝氣的眼神和力量十足的軀幹,令人對她作為隊長的身份毫不懷疑。
今年才22歲的她球齡十年,中二時因港隊成員到中學分享而接觸這項運動,看到女子隊茁壯成長,Kary不禁回想起當年球隊人數嚴重不足的困境:「約10年前當時女子非華裔球員約有40多個,華人卻不足10人,記得有時比賽規定人數是7人,己隊僅有6個出席比賽,於是我跑到街上請求途人幫忙,幸好最後一位40多歲的婦人仗義落場『陪企』參賽,比賽才順利進行,也是歷來首次有華人女子隊成軍作賽。」時至今日,華裔女球員已有近30人,每次比賽都有後備可入替,反映了板球運動在華人社會漸漸獲得接受,她亦開始擔起推廣華人板球的責任,包括發掘了具潛質的隊員呂曦妍(Heiley)。
以身作則 推廣華人女子板球
Kary近來積極推廣板球,現時跟隨港隊訓練的 Heiley 今年6月才加入板球大家庭,由於有多年三項鐵人及長跑的訓練,她在初次接觸板球顯得容易上手:「以往玩的運動都是孤身作戰,加入團體運動後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自小住在深水埗,對南亞人士印象不太好,但加入板球後才發現世界很大,自己只是井底之蛙。」
她又表示身邊朋友對板球認識很少:「他們聽到我打板球,第一反應是『這是南亞裔的運動』、『是棒球嗎?』」外界對板球的不認識讓我更希望讓板球普及,尤其希望用自己證明華人女子一樣可以在板球打出一片天。」
現時Heiley正進修板球教練課程,Kary即將到外國球會訓練一段時間,並期望在外擴闊眼界後帶回香港,提升女隊水平,這位香港歷來最年輕的華人女子隊隊長期望,有一天整個香港女子隊可以全華人上陣。
圖、文:李玥、劉嘉承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1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