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專訪】白袍下的剛勁和勇氣 亞青冠軍鄧宇軒打出自我之道



【體路專訪】隱藏在一身雪白道服之下,少年的剛勁透過拳頭瞬間爆發,擊倒眼前無形的假想敵。旁人眼中看空手道套拳,卻以為誰呼喊得夠聲嘶力竭便能勝出,或者猶如公園阿伯耍太極,看不透除了搏擊以外的另一種魅力。去年底為港隊奪得歷來首面亞洲青少年空手道錦標賽U21男子個人形金牌的鄧宇軒,談起套拳的藝術,除了要達致一心不亂的境界,更是率性自我的一種體現。

宇軒與哥哥宇庭(右)從小跟隨父親、前港隊教練鄧頌基(中)學習空手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19歲的鄧宇軒與大1歲的哥哥宇庭從小就在父親薰陶下練習空手道,後者正是兩屆亞運代表、前港隊教練鄧頌基。雖説他們在日常就如朋友相處,不過「道場無父子」,宇軒對父親最初的教誨仍然牢記在心,「爸爸平時會有和藹的一面,但在道場一定很嚴肅以及有要求,不會因為是他的兒子所以會較寬鬆。他時常強調最重要是喜歡空手道,只要熱情才會練得好,因止不會逼我們玩,不過我的悟性都算高,而且也做到他的要求,所以記憶中較少被罵。」

空手道初學者一般會先學直拳及擋格等基本功,然後會先學習套拳,較早打好根基的宇軒和宇庭亦比同齡小朋友更早接觸搏擊,「多數都是我和哥哥對打,但一次練習的途中,我被他打甩整隻乳齒!」由於身形靈活以及於速度上佔優,宇軒在中學時期選擇在套拳方向發展,他在小學4年級起亦跟隨父親,每年赴日本鳥取向井上派糸東流慶心會總部學法直至疫情前,單是直拳已需訓練3小時,日本高手對於細節的嚴謹也令他眼界大開,「好的直拳講求身體平衡、速度及全身配合,自然就會打出力量。」

「形」的精髓不在於複製别人的打法,而是靠反複訓練打出自我之道,觀眾亦可嘗試從節奏或力度等層面去了解運動員的特色,「沒有一套最好的打法,只有最適合你的打法。即使大家打同一套拳,但我們都可以打出不同特色,透過力量、速度等差異塑造出不同的觀感,好像跳Popping一樣,鎖緊身體那一下都可以控制力量大小,可以很流暢或者很震撼。我的打法偏向爆發和速度型,較專注於每一拳的穿透力,比起像攻城錘,可能更似一支箭。」有别於自由搏擊,套拳的致勝關鍵完全於選手的自身表現,故必須抱著心無旁鶩、處變不驚的心態,同時要將內心的剛勁揮灑自如,「始終多年都一直訓練心理質素,尤其是確保在比賽發揮訓練時的水準。套拳相對較少變數,只要做好自己本分就沒有差錯,但我有一段時間可能比較放鬆,所以看起來相對少了鬥心,爸爸則叮囑我要有團火,幻想腦中有個假想敵和你對打,從而能改善動作的觀感。」

單要記住一套拳的動作,或許只需花1小時,但要在動作上演繹出靈魂及糅合自己的特色,隨時要花上以年之計的苦練,「可能有人覺得套拳只是花拳繡腿,拍吓件袍,叫得夠大聲就贏。選手大叫是協助力量提升,亦是靠丹田發力而不是喉嚨,如何利用身體各部位發力來打出想要的效果,可說是是一門藝術。」

宇軒在2019年全國青年運動會摘下男子甲組個人形金牌,為空手道生涯注入強心針,未幾因疫情而未能出賽,苦候兩年後才迎來在哈薩克舉行的亞青賽機會。他在比賽前兩周提早到埗訓練,但不慎弄傷右腳掌而險些退賽,「當時右腳腫得幾乎不能行路,因此曾經想過要退賽。但是我不想浪費此前與爸爸一起準備已久的訓練心血,結果賽前即使食止痛藥都要堅持比賽。」最終在過五關斬六將後,宇軒為港隊收獲歷來首面空手道亞青賽金牌,也是對他努力的肯定,「之前在全青運勝出後已經很激動,但今次贏冠軍的感受絕對更大。我從未試過帶傷上陣,所以抱著打得一場第一場的心態去比賽,獲勝的一刻亦差點忍不住哭,經過這一次體驗,我想以後遇上挫折時都會想起今次,用來提醒自己,即使多辛苦都要堅持下去。」

宇軒曾經憑著空手道K1超聯青年組分站第5,打入成年組世界排名前100位,亦獲得出戰成年組K1超聯的參賽資格以提早汲取大賽經驗,他認為自己需要再多鍛練身形,以挑戰一眾世界好手。正因在亞青賽的傑出表現,使宇軒成為港隊的一顆耀目新星,未正式從青年組畢業的他已期待成為今年9月的杭州亞運港隊代表,勢要在更高水平的舞台開闢自己的空手道之路。

圖、文:李子正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