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訊】Nike籃球運動員Paul George的到來,掀起了今年夏天Nike《打出名堂》活動的第一波熱潮,在北京的籃球聖地五棵松體育館,30名經過挑選而出的小球員接受了Paul George的指導,並在偶像的注視下,經歷了第一輪淘汰賽的選拔。香港區代表鄧宇軒、林陸偉、陳德恩及陳翊駒均順利晉級,向著第二站上海之旅進發,並將接受高比拜仁於當地三天的親身訓練,其後會決出進軍北京的最後十二人。
第二集《打出名堂》分享了來自兩岸三地籃球員的奮鬥故事。
追求完美是屬於年輕人的共同特點,對於22歲的南京男孩郝天佶來說更是如此。每天晚上的訓練結束之後,他都會自己拿著籃球,走出酒店大堂在門口獨自練習。 他說對於訓練,他從來就沒有覺得訓練夠的時候。在來到Nike《打出名堂》的活動之前,郝天佶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街頭籃球員,在參加任何比賽的時候,他都會帶著一頂浮誇的電單車頭盔,因此也得到了「頭盔哥」這個綽號。個性張揚、曾經屢次受到非議的他,卻在打出名堂活動中逐漸蛻變成為了隊友信任的球隊核心。而他還曾透過一場精采絕倫的比賽,讓之前並不支持自己的父母雙雙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同一個夢想,來自大中華區各地的30名球員齊聚Nike《打出名堂》的活動,這裡的經歷對他們來說將畢生難忘。專業的教練團隊、先進的訓練體系,加上偶像面對面的言傳身教,這一切都挑起了每個人興奮的神經。
來自西藏昌都的向巴楊平仍然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踏上星銳球場時驚訝的感覺。他的家鄉在海拔超過3000多公尺的青藏高原,在那裡,籃球是一項“稀有”的運動,幾乎沒有孩子打球,而那些願意打球的孩子,好多時候也只能在坑窪不平、塵土飛揚的場地上,投著已經歪斜的木質籃板和都已經鏽掉的籃框。很多人放棄了,但當中並不包括向巴楊平。
「如果我哪天沒有打籃球,我就像少吃一頓飯一樣,」向巴楊平這樣形容籃球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沒有人能夠體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堅持打球,需要多強烈的熱愛與毅力。向巴楊平也在第二集的故事中向所有人娓娓道來他的經歷,雪域高原的層層凍土下,卻能夠孕育出一顆向著籃球夢想生長的種子。
與向巴楊平一樣,來到Nike《打出名堂》活動的每個人,心中都深深埋藏著一個夢想。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與競爭卻是殘酷的。北京站的活動結束後,必須有六名球員離開。每個人都不願成為最終離開的那一個,緊張、焦慮、猶豫一次次在他們的心中起伏激盪。而Paul George則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克服了心理上的難關。
緊張激烈的淘汰賽後,6名球員無奈地離開。Paul George並沒有先去恭喜獲勝者,而是走到了這六名球員的身邊,為他們送上鼓勵和祝福,「人生很長,時刻都要鼓勵自己打出名堂,」 Paul George說。經歷過人生起伏的Paul George格外了解,成功並不僅取決於結果,更在於你的意志和決心。20歲的賴駿泓從小右手便缺少了兩根手指,但他從不因此給自己找藉口。在他眼中,夢想面前人人平等。他甘願付出更多的努力,只為證明他用自己不完整的雙手,一樣可以打好籃球。
來自上海的徐婉璐是個外表溫婉,在球場上卻是一位冷靜沉穩、對籃球滿懷企圖心的領袖。曾經在手腕重傷時,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堅持夢想,卻在成功晉級之後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而淚灑球場。結束了北京站的比賽後,她即將回到自己的家鄉繼續Nike“打出名堂”之旅。
離別之際,Paul George告訴Nike《打出名堂》的選手們:「任何人都能夠從平凡變得傑出,只要你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信念。」這句話也將陪伴順利晉級下一輪的24名選手,面臨即將開始、更加嚴酷的挑戰,下一位《打出名堂》的導師,正是以瘋狂的訓練態度著稱的黑曼巴——Kobe Bryant。他們是否能挺過來自Kobe Bryant的考驗,不久之後的曼巴球場上,又會有怎樣的命運等待著這群年輕人?
每週在Nike《打出名堂》官方網站gonike.me/risehk 及 Nike Basketball Hong Kong Facebook專頁,將繼續與你一同見證《打出名堂》 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