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專訪】馬詠茹:走李慧詩的路 但請記著我的名字



【體路專訪】今年4月,本港首度舉辦世界頂級單車賽事 —「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繼續在世界單車壇發光發亮。經過世錦賽洗禮,市民又多記住了一個新名字—馬詠茹。記住的除了是她的甜美笑容、漂亮臉蛋,更是她背負著香港單車隊繼李慧詩後另一個香港女子短途單車的希望。

香港單車隊的女子短距離以前都是「一人車隊」,但馬詠茹(Vivian)的名字自年初於隊中的大賽名單出現後,她便備受外界關注,加上師姐李慧詩對她的潛力及毅力亦讚不絕口,馬詠茹的出現令女子短距離單車項目帶來新的化學作用。

因為與李慧詩(Sarah)同是短距離組別(短組)的運動員,形影不離的二人很快就受到網民注意,Vivian更被冠上「新李慧詩」的稱號,這位剛剛於本月15日踏入20歲的小將腼腆表示:「Sarah在港人心目中地位崇高,但我希望大眾不要把運動員作比較,因為每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當然,我最希望以自己實力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將來讓香港人同樣記得我的名字!」

從一開始覺得「牛下女車神」只可遠觀,到現在打成一片,晚晚一起敷面膜、一起在床上拉筋,Vivian笑言其實「女車神」也是凡人,既貪玩亦愛美。「剛回隊的時候其實我很怕她,因為她外表冷酷,但混熟後我們已經無所不談。縱使Sarah實力比我們高很多,不過她從不會把人看低,反而很耐心地指導和分享經驗,很想幫助我們進步。」

跟許多二十出頭的少女一樣,Vivian也是非常饞嘴,Sarah則經常買零食與她分享:「有時候練習很辛苦,Sarah會買我最愛的曲奇鼓勵我,她真的把我當成親妹妹來疼愛!」

離開再重返香港單車隊…

踏入「二字頭」,隨年歲增長思想亦變得成熟,除有「師姐」為她開路令其單車路走得更暢順外,際遇亦令她急速成長。Vivian這半年重返港隊即接連出戰世錦賽,以及即將首戰「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她亦自言其職業生涯很幸運,因為離開及回歸港隊,一切都是機緣巧合。

Vivian早於中四時已獲挑選加入香港青年隊,因爆發力強勁被安排參加短途項目。她中六因專注學業忍痛離隊,至今年年初被港隊總教練沈金康一通電話說服,毅然暫別大學校園,再次重投港隊,不過今次歸隊身分截然不同,因為每個人都將她當成李慧詩接班人。

馬詠茹(左)將與李燕燕一起出戰「第十三屆全運會」團體爭先賽。

四月首戰場地車世錦賽,雖然在賽事中未能按部署發揮,仍然能賺到很好的大賽經驗。今屆全運會Vivian將會參加女子場地爭先賽及凱林賽,以及夥拍李燕燕出戰女子場地團體競速賽,對前者而言今仗是她磨練身手的好機會:「中國女子場地車選手水準平均都很高,對我來說全運會與世錦賽類似,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最主要目標不是爭取奬牌,而是讓我繼續累積大賽經驗,向更高水平邁進。」

她和我一起上場我會有動力踩得更快!

在出發前往天津比賽前,港隊眾將上周在香港單車館與傳媒見面,黝黑的皮膚是最近四個月Vivian分別在台北、北京和日本,參加了合共5個賽事的印記。密密參賽務求寓賽於操的Vivian在經歷大小賽事後,亦有一番新體會:「雖然未能每次都有穩定發揮,戰術運用亦未夠成熟,但回來後Sarah卻稱讚我耐力增強了不少,所以今次全運會我的目標是闖入凱林賽第二圈,希望了解自己實力以部署出最有效的訓練。」

有馬詠茹(後)及李燕燕的加入,女子短距離組別不再是「一人車隊」。

一直被李慧詩當成親妹妹的馬詠茹,每次見到對方都會展露甜美笑容,今次全運也是二人相隔數月後再次同場比賽,Vivian對此非常期待,再次露出可愛笑容地說:「每次比賽若Sarah也在場我會安心很多,她是一個很細心的人,賽前會寫Memo、整Checklist提示我各種注意事項,而且她和我一起上場,我會有動力踩得更快!」

有法國車手陪練,香港男、女子短距離組別將於「第十三屆全運會」中力爭佳績。(左起:李燕燕、馬詠茹、李慧詩及羅子駿)

現在要開始為明年亞運鋪路。

重回港隊大半年已經歷兩個大型賽事,Vivian亦自知水平未夠,所以早已將真正目標鎖定在明年印尼雅加達亞運:「過去數月在不同級別賽事吸收了很多經驗,之後會專心踩好每一場訓練,鬥好每一個比賽,現在要開始為明年亞運鋪路。」

走著與師姐一樣的路,少不免會感到壓力,縱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馬詠茹期望有一天能擔起港隊這支大旗,延續香港單車隊輝煌戰績。

更多香港代表團參賽資訊,請按此瀏覧:第十三屆全運會香港特區代表團網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圖、文:劉嘉承

《體路》同你現場直擊「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港隊戰況
全運會8月底天津展開,在《體路 Sportsroad》團隊遠赴天津全面直擊港隊戰報之前,一連幾星期的 #MondayFeature 及 #全運特輯 會同大家說說香港運動員的故事,一齊 #撐起港隊! 更多第13屆全運會報導,可以bookmark以下網址:http://bit.ly/2vndf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