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Sevens華將逐個睇(一)──李卓賢Magic Lee



20131116-magiclee01

【香港七欖華人系列】籃球界「魔術手」Magic Johnson 的名字幾乎無人不識,佢出神入化的傳球技術令人嘆為觀止,但原來香港欖球壇都曾有一位「魔術手」,他就是綽號「Magic Lee」的前港隊代表──李卓賢。

司職傳接鋒(Scrum Half)的李卓賢15歲便入選香港青年軍,18歲更成為大港隊一員,亦是首位華人出任中場指揮官,同期有名的華人傳接鋒則是羅樂聞。在亮相七人賽前,李卓賢在1999年隨十五人隊參加三國賽(當時對手有新加坡及中華台北),第一次以大港隊身份上陣。隨後更代表香港七人隊參加2000年的布里斯班七人賽,2001年東京七人賽,以及2002年的斧山亞運會。

20131116-magiclee05

20131116-magiclee06

2004年,李卓賢首次入選「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大軍名單,更正選上陣對斐濟,寫下港隊首位華人傳接鋒角逐該賽事的歷史。同年,李卓賢助香港勇奪「新加坡七人賽」銀盾冠軍,其告別戰則是2008年的「亞洲五國欖球賽」。

年青時的李卓賢可說是勇字當頭,2002年釜山亞運對中華台北時,他上陣不夠兩分鐘便在爭奪控球權時令右手骨折,但這名中場悍將當時並未察覺並繼續比賽,直至完場時由隊醫檢查後才發現情況嚴重,隨即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當晚他只能以左手進食韓國燒烤,右撇子當下武功盡廢,未能好好享用美食。

20131116-magiclee07

雖然已經離開國際賽舞台,「Magic Lee」仍在本地聯賽角逐,更曾執教城大男子隊有五年時間,帶領球隊在2010年在大專七人賽封王,在2010至2011年間執掌香港女子七人欖球發展隊帥印,同時擔任香港女子七人欖球隊的助教,將寶貴知識和經驗授予後輩。

這位傳球精妙、球賽閱讀能力超強的中場核心,認為現時的香港男子七人欖球隊堪稱黃金一代,每個位置的良性競爭和上陣球員的實力皆很強,也是港隊近年成績大躍進的原因。

20131116-magiclee04

20131116-magiclee03

然而,他慨嘆現時欠缺華人球員上位,相比當年有7至8名華人有能力爭取港隊席位較現在約5位為多,主要原因可能由於現代比賽更體力化,縱使華人球員技術有優勢,獲得發揮空間卻反而較少,加上華人體格的先天限制,導致爭取某些位置上較為遜色。能繼承「Magic Lee」港隊衣缽的華人球員要數有范信基、王俊喬和近年崛起的李卡度,這位名將曾與李卡度在球會比賽正面交鋒,他也十分欣賞這位後輩,相信他是可造之才,並提點若他能在速度方面加強,日後為港隊定有一番作為。

李卓賢坦言自己並非天才球員,更遑論一步登天。年輕時他每日在家中苦練傳球左右手各200次,全靠當年港隊教練George Simpkin送贈的「回力欖球」,因而可以在狹小環境下作單獨訓練,打好傳球基本功。他亦仿傚偶像澳洲名將George Gregan的打法,加上多年來的實戰經驗,令他的傳球更見火喉。

這位「Magic Lee」寄語如果想成為一位出色的傳接鋒,除了要具備穩紮穩打的基本技巧外,瞬間的判斷力、力量和速度缺一不可,畢竟現今的比賽節奏更快和體力化,因為作為球隊的指揮塔,在比賽時要兼顧很多事情,還要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作出最佳決定殊不容易,皆因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足以成為勝負分水嶺。

20131116-magiclee02

如今,李卓賢脫下戰袍後更轉戰廚房,婚後鍛鍊出另一門手藝,「Magic Lee」笑言自己能輕鬆駕馭中西菜式,猶如左右手皆善傳球一樣,更希望鑽研「Magic菜式」以饗愛妻。除了欖球,他也喜歡足球和籃球,近期又愛上泰拳,不時在昔日港隊隊友卓銘然開設的拳館打擂台(當然是玩票性質)。

李卓賢與欖球有不解之緣,他說人生最難忘的兩件事情就是遇上了太太,另外便是當年首次在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披甲對斐濟一役。其人生大計是希望為香港欖球壇出力,退而不休,繼續以教練身份培育新一代,提拔出如現役球員郭嘉進、范信基和姚錦成等的新一浪華人球員。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