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冷知識】精神寓於運動 細數殘奧之最



【體路資訊】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許多人都聽過,殘奧的格言則是「精神寓於運動」,表達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激勵人心的特點和殘奧運動員高水平的競技表現。殘疾健兒的身體雖然受到限制,但他們憑著鋼鐵般的意志殘勇於挑戰身體的限制,突破極限創造出看似不可思議的表現,今日就為大家介紹殘奧歷史的五個之最。

1.單人最多獎牌:55塊

這個驚人的數字是由美國傳奇失明泳手桑恩(Trisha Zorn)所創下,她在1980年至2004年7屆殘奧運主要參加S12、SB12級別項目,共奪55面獎牌,其中32面金牌,成為殘奧歷史上最多獎牌的選手。桑恩在出生時就失明,眾所周知美國「水神」菲比斯(Michael Phelps)曾在北京奧運個人取得8面金牌,但桑恩更為誇張,曾在1992年巴塞隆拿殘奧單屆奪得10面金牌和2面銀牌,她能夠奪下如此多的獎牌,全因她是一名全能泳手,從自由泳,蛙泳,背泳、蝶泳及至混合泳的比賽都會參加,雖說記錄是用來打破,但連桑因都坦言自己的紀錄很難打破:「這很難說,因為奧運會不斷發展,運動員現在有更專業化的方式去訓練。」她更在2012年入選了國際殘奧會名人堂。

(Credit :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2.最年長選手:74歲

澳洲射擊選手莉比(Libby Kosmala)在上屆里約殘奧以74歲高齡創下歷史參賽最年長的選手,她從1972年至2016年參加了12屆殘奧會,在漫長的生涯中,於射擊步槍項贏下12面獎牌(9金3銀),更曾經在1972年海德堡混合泳奪下銅牌。莉比在出生時因為脊椎並發症癱瘓而使用輪椅,與射擊結緣是一個偶然,當時她正擔任南澳輪椅運動協會運動秘書,受到邀請到步槍俱樂部才首次接觸射擊,她回憶當時連扳機的位置都不清楚,豈料首發就正中紅心,正是這一槍令她生活從此改變。

莉比不只在運動場上取得榮譽,在里約奧運退役後,她致力在社會各個層面為殘疾人士爭取權益,曾因超出停車時間限制收到大量罰款後決定向阿得雷德市提出訴訟,最終當地議會接受了莉比的豁免訴求,同時法庭判署莉比勝訴。莉比促使殘疾人停車通道和殘疾人停車貼紙在澳洲全景實施,她的精神及毅力在步槍靶場內外都作出貢獻,證明了年齡及殘疾都並非不可改變的限制。

(Credit : Paralympic Australia)

3.最高運動員:2米46

伊朗男子坐式排球運動員馬爾薩德(Morteza Mehrzad)身高違2米46米,是伊朗最高及世界上第二高的人,由於先天性荷爾蒙失調,他在出生時被診斷出患有肢端肥大症,及至15歲時在一次單車車禍嚴重骨盆骨折,平日須倚靠輪椅或拐杖行動。馬爾薩德在2011年被一位教練發掘而開始打坐式排球,其壓到性的身高優勢更令他在2016年被徵召到國家隊出戰里約奧運,憑着1米96米的最高封網高度及2.3米的最高扣殺高度,他成功帶領伊朗擊敗衛冕冠軍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贏得里約殘奧男子坐式排球金牌。

(Credit :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4.最大力選手:310公斤

拉文(Siamand Rahman)是伊朗的力量舉重運動員,他患有脊髓灰質炎導致雙腿殘疾,但在2012倫敦殘奧及2016里約殘奧兩次奪得臥推107公斤級金牌,其中於里約殘奧還創出310公斤的世界紀錄,他是首位能夠突破300公斤門檻的殘疾運動員,更被形容為「世界上最強壯的殘奧運動員」,拉文原計劃第三度參加東京殘奧,可惜他去年3月1日因為心臟驟停而去世,享年31歲。

值得一提,埃及的3屆殘奧金牌得主、殘奧力量舉重傳奇奧斯文(Sherife Osman)曾在墨西哥城舉辦的男子59公斤級世界錦標賽舉起205公斤,接近自身體重的4倍,今屆東京殘奧他將會第4度參加奧運,更表示個人目標是生涯取得6屆金牌。

(Credit : World Para Powerlifting)

5.最快飛人:男子10秒42、女子11秒40

殘奧最快的100米紀錄保持者,分別是T46/47級巴西「男飛人」費雷拉(Petrucio Ferreira)的10秒42,以及T12級古巴「女飛人」杜蘭德(Omara Durand)的11秒40,雙位數字代表殘疾類別,4代表截肢及身形矮小,1代表視障個位數字則代表在類別中的嚴重程度,費雷拉在兩歲時因磨床發生機件故障導致他左臂手肘以下須要截肢,但他在短跑項目擁有無與倫比的天賦,更在2016里約殘奧T47 100米取得金牌,T47 400米及4×100米皆取得銀牌,為家鄉爭光。至於杜蘭德在倫敦殘奧奪下T13 100米及T13 400米的金牌,但在女兒出生後她的視力惡化而回到T12的組別,但視力並沒有令她放慢腳步,5年前第3度出戰2016里約殘奧,更在T12 100米將自己的世界紀錄推前至至11秒40,被評為殘奧會體育獎最佳女性。

(Credit :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Credit : 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文:實習記者嚴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