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疫情下的訓練 – 衝斜訓練篇

【體路專欄】新一波疫情又帶來了健身場所被封的影響,少了跑步機、雪橇等設備,各位又未必有阻力傘等設備去幫助訓練衝刺能力。想在場地重開、賽季回復時保持疾走奔馳能力,衝斜訓練近日流行起來。其實這訓練經過不少科學研究,我們可以根據研究建議一下。

【體路專欄】暸解創傷預防運動

【體路專欄】之前我們探討過大家在回歸球場前可先練習一些創傷預防運動,如FIFA11+、Throwers Ten等針對上下肢創傷的預防性運動。然而,這些運動計劃都是來自經統計過的高危受傷情景,再研究箇中的受傷機制後加以制定計劃去預防。例如短跑時後大腿拉傷十分常見,因此後大腿離心收縮的訓練會在預防計劃之中;肩膊內外旋力量失衡會是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的常見原因,因此會鼓勵鍛練肩膊內外旋力量。我們這次想討論一些主流看法的預防受傷訓練原因及基礎,讓大家了解背後原因。

【體路專欄】球場重開時,你真的準備好嗎?

【體路專欄】在12月初,第4波疫情下各個體育場所都再次關閉,直至2月18日才重開健身中心,19日才重開球場,而筆者都雀躍萬分,幾乎每天早上都到球場射波,但都覺得動作相當陌生, 需要更多時間才有信心和其他「街場友」較量。

【運動訓練】短期-長期訓練量比值

【體路專欄】早前的文章探討了青少年運動員過早專項化的受傷風險及介紹了以每週訓練的時間作參考的風險評估,但如果我們想為自己或是為學生們作適當的訓練量監控來評定風險,除了單論時數之外還有甚麼不需要實驗室儀器的評估可以做呢?

【運動創傷】運動操之過急 容易引發慢性前膝關節痛

【體路專欄】慢性前膝關節痛問題不單困擾老人家,更影響不少專業運動員和初接觸運動人士。要解決前膝關節痛問題,我們先要了解膝關節結構。膝關節由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脛骨)和膝蓋骨(髕骨,俗稱菠蘿蓋)組成,當我們屈曲或伸直膝關節時,四頭肌會透過髕骨韌帶,帶動髕骨滑行。試想像股骨和脛骨形成一條路軌,髕骨是火車,而髕骨韌帶就是帶動火車移動的電纜。若任何一部分有問題,都有可能引致慢性前膝關節痛。

【運動創傷】青少年過早專項訓練 增加受傷風險

  【體路專欄】近年,職業球員因傷報銷賽季的新聞屢屢出現,當中不乏剛從大學轉戰至職業聯盟的新星,新人賽季遭受傷患困擾未能在首季展現才華令人感到可惜。然而,在這些新面孔的傷患未有被獨立分析,過往研究大多圍繞聯盟內所有球員或是以年青球員(大多以6-18歲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忽略這些經歷階段轉變中的運動員的獨特分析。因此,本文旨在從不同角度解釋這些傷患的出現和帶出預防的重要性。

十字韌帶手術後想加速復原重回運動場?

【體路專欄】為何有些人在十字韌帶手術後那麼快就可以復出?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以及復康治療比十多年前已有很大進步,而重回場上依然是運動醫學裡不停演變的一個重要課題。

別否定香港運動員的努力!

【體路專欄】香港隊在黎巴嫩舉行的FIBA亞洲盃比賽2017已經止步完結,香港隊力戰三場下均全數落敗。

膕繩肌傷患知一二

【體路專欄】膕繩肌受傷非常普遍,佔下肢肌肉受傷個案近四成,復發率更高達六成,麻煩的是復發的受傷嚴重性通常比之前更高,困擾不少運動愛好者。

【運動創傷】長跑者的股骨頭髖臼撞擊症(FAI)

【體路專欄】跑季將至,網上看到不少好友已經磨拳擦掌,迎接不同比賽的來臨。眼見坊間不少朋友其實已經對膝部、腰部護理有一定的認識,但對髖關節(Hip Joint)問題的認識就比較少。

【醫療專題】韌帶拉傷:唔痛唔代表無事!

【體路專欄】近日NBA季後賽和本地甲一籃球聯賽都打得如火如荼,每天的賽果都有人歡喜有人愁,而每天球員的傷患就特別令人關注,炙手可熱的球星如史提芬居里(Stephen Curry)、懷特塞德(Hassan Whiteside)、格芬(Blake Griffin)、基斯保羅(Chris Paul)都相繼在季後賽中傷出,他們的缺席甚至間接令球隊在系列賽中出局,實在令人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