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XJunior】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的跳高隊今年於港九二區D3田徑比賽中橫掃5面獎牌,不但收穫豐富,同學跳出來的高度亦絕不失禮,即使出戰D1賽事亦不會只當陪跑分子。但對他們而言,身處D3還是D1並不重要,是否有獎牌亦無所謂,因為他們由始至終都只是要跳贏一個人─自己。 不少擁有優異成績的學校都有名帥帶領,協和跳高隊亦不例外,帶隊的郭世明老師為前港隊成員,結果亦成功帶出了多名成績出眾的學生,但Miss郭卻從未著眼於成績:「學校給予老師空間,透過專長去幫助學生成績,因此我只是幫助同學發展他們的興趣,若果有潛質的話則會帶他們加入體育會接受專業訓練。」 由於深信老師的責任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及帶領學生進步,故此Miss郭從來沒有篩選學生,反而是來者不拒。「有些同學看見田徑隊跳得好,就來問我可否一起學跳高。任何一位同學想學習我都會教,哪怕他身形矮小也好。」身形矮小也可以跳高?豈不是輸在起跑線上?「我想他經歷的是付出和進步,跳得矮亦可以享受進步的喜悅,不需要去想勝負,只要想著跳過一個高度。」因此,Miss郭把跳高隊的Whatsapp群組取名為「星期一三快樂練習」。 雖然以追求快樂為宗旨,但經過練習後做出來的成績卻相當不俗,「跳而優則教」的Miss郭除了教授技術之外,還得教導心態:「我跟他們講,他們要贏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所以有時他們跳到第一名,甚至打破紀錄,我都會話他們跳得差,因為他們的確可以做得更好。」 在剛過去的港九二區D3田徑賽跳高項目6個年齡組別中,協和囊括了3金2銀,其中一面金牌由僅學習跳高兩年的何嘉兒奪得,她以1米55的成績於女子A Grade中封后,但榮譽卻未有改變她的初衷:「將來也沒有想要取得甚麼獎牌,我參與跳高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享受成功跳過一個高度時的快樂。」 男子組方面,協和於B及C Grade中都包辦了首兩名,但成績對摘下B Grade金牌的陳澤鈞而言卻是一個打擊。過往已經創下不少紀錄的澤鈞,賽前一心想要挑戰學界港九區的紀錄,卻在助跑時步伐出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結果只能做出1米85,距離打破紀錄還欠5厘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愛徒失誤未能打破紀錄,Miss郭卻為此感恩:「現在回想起來,幸好他沒有打破紀錄,不然的話或許就會變得驕傲。如果跳高讓他變得驕傲,我寧願他從來沒有跳高。」可幸經過這次失誤之後,澤鈞整個人改變了,每次練習都很虛心學習,這份成長比獎牌和紀錄更可貴。「當時打擊很大,從來未試過經歷這麼大的失敗,但這卻讓自己的抗逆力大了,現在學會以平常心面對。」重新振作之後,澤鈞為自己定下一個新目標:1米95。 澤鈞和嘉兒之後亦將出戰不同的賽事,天外有天,面對比自己跳得更高的選手,他們卻從未視別人為對手,只專注自己的部分。「比賽時不會想著挑戰別人,但當看見別人跳得這麼高時就會想,如果自己努力都能夠跳得到這個高度,便會更努力練習。」正正是對自己的挑戰,推動澤鈞及嘉兒不斷的進步,創下一個又一個屬於自己的新高度。 人生就像一場跳高比賽,總有人比你更高,亦總有人在你之下。與其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常常想著勝負或與人比較,倒不如嘗試專注於自己的每次試跳,享受進步及突破的喜悅。 圖、文:何子淵
junior#5
蘇伊俊專欄:我可以當射手嗎?
【體路XJunior】最近一些學生或成人也在練習時問我一個問題︰「我可以當射手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想法呢?如果你有,你又期待你的教練和隊友怎樣答你呢? 不論場內場外,我從來也不喜歡限制自己。我對我的球員,學生也是一樣。但現實是,如果是初階的籃球員,他們必先要學好他們常打位置的技術,再把握自己額外的時間,去練習你想打的位置。 請記住,你的球隊不會為你度身訂造。如果球隊12個人都想當「射手」,那誰專注搶籃板?誰專注控制球隊場上節奏?誰專注突破對方防守?誰在3分區作破壞?反而你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獨當一面,有機會上場,你才可以有之後轉型的機會。 我中學代表體藝中學打比賽時,其實是一位中鋒,因為當時我是球隊最高的一人,當中鋒是必然的。而我也很喜歡這位置,覺得要守住3秒區感到很榮幸。到澳洲留學期間,我要轉打控球後衛,那段時間的確很痛苦,因為由中鋒轉去控球後衛的確不易。最基本的是你必須跟得上速度。即使回港後我也一直努力去轉型,直到現在也沒有停過。 現在我效力甲一飛鷹籃球隊,位置是前鋒/後衛,必要時進攻需要當控球後衛,防守就當大前鋒守住籃底。只要球隊需要我到哪裡,我就會為球隊去到哪裡,作出貢獻,因為我知道我是來打籃球,不只是為了打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