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她說,42.195公里之上,有高坡,有下坡,有時會扭傷,有時被狗沿途追著;有時迎著風,也有時逆風而上。場外她習慣依賴丈夫,走上賽場,她卻甘願一個人,一步一步跑向里約奧運會。香港馬拉松代表姚潔貞小時只敢在本地賽做夢,今天,放大夢想,就完成別人及她曾以為不可能的夢-香港史上第4人出戰奧運馬拉松。有些事情,哪怕輸在起跑線? 原來你很認真去處理,很勇於嘗試時,你可以做得更好。 「以前太看小自己,經常認為自己到了極限,但原來你很認真去處理,很勇於嘗試時,你可以做得更好。」曾經,姚潔貞討厭長跑,好幾年在渣馬訪問她,奪過無數10公里及半馬冠軍後,她總對挑戰全馬耍手拒絕。但兩年前丈夫陳家豪一句話,就改變了她對夢想的看法。 「我怕悶,怕長距離,自然就沒想過自己可以跑馬拉松,還有那奧運標準,距離那麼遠,想都沒想過。」當時是潔貞男友的陳家豪,卻著女友放手一試。「他看到奧運標準時高時低,當時做護士的我於缺乏系統練習下,在半馬上都時會做出好時間,他提議我試試放棄工作去嘗試,當時我腦袋叮一聲:『係咪真係得架?』」那時心存問號,但她還是信任那位願意犧牲自己運動員事業,當上陪跑員、心理專家、出氣袋等無數角色,總會在她左右陪著她走向里約奧運的昔日男友、現任丈夫。 「小時我都沒想過要當全職運動員,一個女仔,間中會想嘗試『做時間』,連香港紀錄都沒想過。」場上漫無目的的潔貞,卻深信家豪給她的每個目標:「當時他是我教練,幾乎他預計我每個成績我都會做得到,所以我很信任他,今次也不例外。其實如果他從不是我教練,從來沒提出奧運這目標,或許我還是在本地賽嘗試跑跑好時間,間中玩玩就算。」 間中跑1500米、10公里,有時跑跑半馬的姚潔貞,兩年前才定下里約奧運會的目標,半年後在布拉格馬拉松,潔貞跑出2小時38分24秒成績,達到了2小時42分的里奧標準,成為首位奪得里約奧運入場券的港將。 外界說她為了目標,擇善固執,她說成為香港第4人參加奧運馬拉松後,其實還有一個使命:「教練村尾慎悅影響我很深,除了他的訓練刻苦外,還有他告訴我,今次的奧運目標,有身體力行教育下一代的使命,這使命很大,大得我不能只以PB(個人最佳時間)作為我的目標而已。」 要練自己的弱點,最痛苦。但原來一步一步練,我都可以跑到馬拉松。 「其實下一代很多時會覺得世界有很多遙不可及的事情,就像我以前一樣,沒放膽去做。但其實只是自己局限自己,就像我以前覺得自己沒速度,無耐性,要練自己弱點是很痛苦,但原來一步一步練,我都可以有進步,我都可以跑到馬拉松。」 她背著使命跑,令她每次走上馬拉松賽道上,就變了另一人。起步前多小時,她在起跑線總是板起臉孔,認真得生人勿近:「你估我當時會想什麼?我在想稍後比賽時的步伐,幻想比賽時的感覺,想整個比賽的流程,以及以前犯過的錯,要好專心,好獨立思想,直到完成比賽才放低,攪掂!」場外說話總是傻大姐,但場上認真42.195公里後,她總在比賽夜會失眠,反覆想著比賽每一幕,有時失落,有時亢奮。 外界難以理解一個女孩長年累月在外地訓練的刻苦,潔貞場外本身就是她口中的「一個女仔」,對丈夫依賴的香港女孩,但她說,有些夢,開始了就無法停下來:「其實一個女仔經常不在家,也會對家人、對丈夫感到不好意思,以前都沒想過原來要經常離開香港訓練,但為了專心應戰,長時間在外意志其實也會很消磨,起初也會頂唔順,但開始了,我的『硬頸』令我不完成一件事,停不下來。」 而且有了使命,她更要堅持下去:「每次在外地集訓看到海外選手咁『堅揪』,自己也會受到鼓勵。有人說拿了奧運入場券,完成奧運,還可以繼續跑到亞運、全運等,但我只知道我的使命就是要跑好奧運會,證明給下一代看有夢想就可以做到,我不會一直無止境跑下去,這是我第一個奧運,奧運完後我清楚我需要組織家庭,休息一會,下一目標,就是東京奧運。」她說,不是要參加過所有大賽才叫完美,因為,她擇善固執。 再說自己以PB為目標都沒新鮮感。 一個月後的里約奧運,她不僅僅要挑戰自己奪得入場券,2小時34分是今次首戰奧運的目標:「很多人以為奧運達標後就好好享受比賽吧,但再說自己以PB為目標都沒新鮮感,我想跑出2小時34分的時間,否則名次會太後。」由「白衣天使」變成現今跑壇的神話,她說壓力令她進步,但也希望每一位跑手都敢於走出世界:「有時定的目標太低,人會迷茫,將目標定高一點,不論最後成功與否,最少你曾經去追夢。」她奮不顧身地跑,是要想向香港人大聲說:放大夢想,別只待在眼前的世界。 文:徐飛 圖:B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