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題】香港單車代表隊全職化訓練已超過20個年頭,由單打獨鬥黃金寶年代到現在李慧詩、張敬樂、梁峻榮超過數10人的大軍團,徹底地將香港單車界昇華到另一境界,走在世界最前。香港單車隊能夠培訓出多個世界冠軍、奧運、亞運、全運等大型運動會的獎牌選手,除了有靈魂人物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掌管之外,今年更有能連繫世界的科技協助,令運動員如虎添翼。
香港雖然細但不要看輕,在世界地圖裡這一點紅,有支世界級車隊。跟隨過沈教練的運動員和教練都會知道,他是一個非常瘋狂的人,創新而且要求嚴格,對自己甚至對身邊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很多退下來的運動員並非體能承受不了,而是心理上無法一直維持這種「特種兵」的強度。他不是一個溫柔的教練,但沈教練確能讓運動員取得佳績。
目前,在香港精英運動體制下,運動員資助按比賽成績計算,要在世界級有理想成績才能獲得第一級或第二級資助,不少香港單車運動員選擇兼項公路單車及場地單車。亦有運動員選擇在較具競爭性的場地賽取得一定成績,再一步一步去追尋環法賽職業選手的單車夢,創造香港單車奇蹟。
兼項訓練除了要承受強度和耐力的兩極化外,運動員必須緊密跟隨教練的隨時調配,按照教練編排的日程進行訓練。教練團方面同樣要從兩組比賽賽期中調配出不同組別的競賽團隊及後勤支援,因應車隊人數、賽場變化,並處理各項突發事情,不少單車運動員都因此出現過「今日唔知聽日事」的情況,到底明天要飛內地集訓還是要留港練習,這種隨時變化的訓練模式及經常到世界各地比賽,或許曾讓部分單車運動員有感到迷失時刻。
以「牛下女車神」李慧詩(Sarah)為例,四出征戰、全職化訓練,她還要兼顧遙距學業課程,早前她剛完成了一個大學學位課程後,隨即又說要修讀創意及專業寫作學士課程。全職訓練以外又一直增值自己,每天超越昨天的自己。如今她劍指奧運,期望2020年東京奧運再爭獎牌。自律是李慧詩致勝一點,能夠善用每一分鐘挑戰身體極限,又能讓自己投入學業,把時間發揮得更有效率,助她衝向未來。
隨著科技進步,香港單車隊亦加入智能手錶協助提升訓練效率,讓運動員帶住一隻手錶就能掌握到自己的訓練狀態。而且配合流動網絡商服務,一隻智能手錶已經能夠直接連上網絡、撥打電話、收發訊息電郵,運動員在任何時間也不會錯過教練的最新訓練訊息,更可同時使用體能訓練App即時監測進度。科技,拉近教練們與運動員之間的距離,讓訓練更有效率,讓香港單車運動穩步向前,在未來日子取得更多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