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九):總結



DC_20203

【讀者投稿】改變體育政策的討論擾攘多時,但真正高層次的體育政策仍然欠奉。更甚的是,政策討論陷入不同持份者角力的泥沼,因涉及場地資源、青訓模式(甄別過程涉及繁複而問題多多的程序)、體育政策規劃話語權等多個不能輕易磨合的議題。另外,在經濟不景時,支援運動員給香港社會帶來的壓力越來越重,而社會各界對運動員的歧見亦有待消除。有鑑於此,決策者須有易弦更張的願景和決心,摒棄舊有模式:在一個時限內給予有限的資源,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去贏取一時的喝采聲,如量化成獎牌數目,只強調運動的工具價值等等。反之,香港應放眼世界,把體育水平追上亞洲前列水平,當中理念、政策、架構、財政、執行及公眾認同缺一不可。體育政策須有廣泛性,協調學校,社區,大眾傳媒和資訊等各方面,營造一個尊重體育的氛圍,讓公眾感受到參與運動的重要性。體育發展和社會發展,本該相輔相成,儘管在資源匱乏和制度紕漏的情況下,改變畸形的社會生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很多觀點已非新鮮事,但如果港人仍停滯在探討階段,委決不下、事後孔明,那才是香港的悲哀。

IMG_4379

 

作者簡介:楊庭輝,新力量網絡成員、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研究生。研究興趣包括政治哲學、政治理論和國際關係(尤戰爭與和平)。另熱愛運動,自小開始關注體育青訓,夢想有朝一日香港的青訓系統能與世界接軌。

相關文章: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一)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二)「舉國體制」和「單飛」模式不完全適用於香港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三)青訓硬件上的改善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四)完善體育組織架構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五)改變社會各界對運動員的觀念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六)融合中華文化   推廣體育普及化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七)體育盛事化和商業元素非洪水猛獸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八)運動員的轉型問題

 

參考:
Borba, Michelle (1989). Esteem Builders: a K-8 Self-Esteem Curriculum for Improv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ehavior, and School Climate, Carson, CA: Jalmar Press

Illich, Ivan (1974). Deschooling Society, London: M. Boyars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4), pp. 370-96

The Hong Kong Football Association (2011). Project Phoenix Change Agent Recommendations- ‘Develop-Deliver’ -An Executive Summary, the UK: Strategic Leisure/the US: URS/ Hong Kong: Scott Wilson Hong Kong, p. 1-24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2008)。《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香港: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委員會。

中國網 (2006)。《新加坡體育理事會》。中國: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12年6月17日擷取自網頁<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8ay/1206943.htm>

石秀恩 (2008)。<李連杰師弟 日練五小時 武術小子掛個勇字「爭銀奪銅」>,載《頭條日報》,7月2日。2012年6月17日擷取自網頁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53633>

江迅 (2011)。<李娜模式啟示錄 超越舉國體制>,載《亞洲週刊》,6月19日,頁27-33。

沈旭暉 (2010)。《亞洲政治運動場》。香港:圓桌精英。

吳博林 (2010)。《南華RELAUNCH》。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

李永峰 (2011)。<李娜勝利掀起兩派大爭論>,載《亞洲週刊》,6月19日,頁34-36。

呂育畿 (2011)。<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載《成報》,9月30日,C09。

波倫泰 (2011)。<現行體育制度難以造就 陳學殷案引起的反思,載《紫荊雜誌》,2月1日。

邱婷 (2011)。<退役運動員 刻苦耐勞有市場 港企積極招聘 再創事業第二春>,載《香港經濟日報》,9月27日,A14。

信報財經新聞 (2012)。<足壇腐敗三官員判十年半>,載《信報財經新聞》,6月14日,A22。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08)。《政府支援精英運動員》。香港:香港特區政府,8月29日。2012年6月18日擷取自網頁<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808/29/P200808290207.htm>

香港特區政府 (2010)。《立法會秘處擬備的背景資料簡介 推動體育發展》(立法會CB (2) 652/09-10 (04) 號文件)。香港:民政事務委員會,1月8日。

香港特區政府 (2011)。《2011 年1 月5 日開始舉行的立法會會議“推動長遠體育發展”議案辯論進度報告》。香港:民政事務局,4月。2012年6月19日擷取自網頁<http://www.legco.gov.hk/yr10-11/chinese/counmtg/motion/cm0105-m6-prpt-c.pdf>

香港康體發展局 (1997). SPORTS DO NOT HARM ON STUDY, IT CAN WORK THE OTHER WAY ROUND. 香港:香港康體發展局研究部。

香港審計署 (2011) 。《審計署署長第五十六號報告書》— 第5 章 (香港2009東南運動會)。香港:香港特區政府,4月。

香港體育學院 (2012)。<香港體育期刊第十四期>,載《星島日報》,3月22日,G1-G4。

香港體育學院 (2011)。《香港體育學院年報2010-11》。香港:香港體育學院。

梁振英 (2012)。《體育政策(諮詢稿)》,香港:梁振英競選辦公室。2012年3月31日擷取自網頁<http://www.cyleung2012.com/media/policy/zh_pe_policies.pdf>

黃世澤 (2011)。<體育政策 港府無賴>,載《新報》,4月30日,C08。

黃熾華 (2011)。<港府重視體育事業發展>,載《大公報》,5月16日,A24。

曾德成 (2012)。<1700萬助健兒備戰奧運>,香港:香港政府新聞網。2012年6月18日擷取自網頁<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2/06/20120610_152925.shtml>

童清峰 (2012)。<爭奪林書豪 台灣人vs 中國人vs 美國人>,載《亞洲週刊》,3月4日,頁22-25。

趙永佳 (2012)。<林書豪與香港夢>,載《明報》,2月26日,P03。

劉秉果 (2011)。《中國古代體育簡史》。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解端泰 (2012)。<如何喚醒香港大西北?>,載《信報財經新聞》,6月21日,A21。

蔡偉恆編 (2012)。<港田徑接力隊屢破港績 體院科研團功不可沒>,載《大公報》,6月5日,B10。

薛湧 (2011)。<中國體育為什麼要走出舉國體制>,載《聯合早報》 (新加坡),6月15日。

鍾伯光 (2011a)。<香港精英體育必須同時重質>,載《文匯報》,11月13日,B11。

鍾伯光 (2011b)。<香港教育制度 難支持精英運動>,載《文匯報》,8月21日,B09。

鍾伯光 (2012)。<香港體育政策發展仍停留在2005年>,載《文匯報》,02月12日,B13。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