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做運動離我們很遠?我們離世界更遠。

【體路專欄】年初大家見證張家朗在法國花劍世界盃贏得冠軍、黃澤林在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雙打賽奪得冠軍、上星期我們又看到美國洛杉磯和克里夫蘭分別舉行NFL超級碗及NBA全明星周末,另外四年一度的冬季奧運會亦剛在北京閉幕。當大家都可以在疫情下競技、享受比賽,身在香港的球迷們有眼福,但只能透過直播欣賞到這幾項盛事,眼看手勿動。

明年度首推香港運動員退役金計劃

【體路專訊】過百名香港運動員今日(22日)齊集香港體育學院,接受「恒生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所頒發合共950萬元的現金嘉許,以獎勵他們在仁川亞運會取得6金12銀24銅的佳績。同場更公佈即將推出運動員退役金計劃,以一筆過現金幫助運動員度過轉型的時期,各運動員紛表讚好。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九):總結

【讀者投稿】改變體育政策的討論擾攘多時,但真正高層次的體育政策仍然欠奉。更甚的是,政策討論陷入不同持份者角力的泥沼,因涉及場地資源、青訓模式(甄別過程涉及繁複而問題多多的程序)、體育政策規劃話語權等多個不能輕易磨合的議題。

運動員的轉型問題

【讀者投稿】即使精英運動員在競技場上躊躇滿志,他們總有解甲歸田的一天。籃球之神米高佐敦(Michael Jeffrey Jordan)、俄羅斯撐桿跳女將伊巴辛耶娃(Yelena Gadzhievna Isinbayeva)、曼聯低調的世界級中場保羅.史高斯(Paul Scholes)在他們的競賽生涯中都曾因有感對體育競賽的熱情和雄心不再而短暫退役。

體育盛事化和商業元素非洪水猛獸

【讀者投稿】由政府保障市民基礎的運動機會,這個建議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似乎並不低。至少,體育政策制訂權力仍主要繫於官方手中,以金錢打造出來的話語權仍有一定效用。但無論如何,政府救火角色只屬暫時性,可持續性不高。

融合中華文化 推廣體育普及化

【讀者投稿】本文在首部分指出,體育精英化與體育普及化有密切的關係。這個命題背後的邏輯是:越多人參與體育運動,選出好苗子的機會就會相應提高。但必須承認的是,香港並非每一個市民都有志向和潛力做專業的運動員。

經典鞋款Bonjour Montpellier夏日起跳

【體路資訊】經典總叫人一見難忘,任時代巨輪怎麼轉,都能保持歷久常新。每個人,無論來自什麼年代,都應該擁有一對。這對Montpellier跟法國南部的大學城同名,承襲了大學城中的年輕氣息,充滿快樂的氣氛。

港協奧委會推選新屆義務委員

【體路專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本會)的第63屆周年大會將於2014年3月27日舉行,屆時將推選新一屆的義務委員,任期兩年至2016年舉行的第65屆周年大會為止。

改變社會各界對運動員的觀念

【讀者投稿】其實,完善體育組織架構只是香港體育政策的其中一步,如何令主流社會接納體育競技和運動普及化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何詩蓓奪傑青運選舉年度大獎

【體路專訊】運動燃希望基金(運燃基金)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二零一三年周年慶祝活動及第四季頒獎典禮昨天假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舉行,共有11位青少年運動員獲頒季度獎項,以嘉許他們於去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傑出表現。

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網上投票

【體路專訊】香港郵政計劃於二○一五年發行一套以「香港體育運動」為主題的特別郵票。為了在郵票中展示市民大眾喜愛的體育運動,香港郵政誠邀你參與「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網上投票。

香港非精英運動員捱出頭

【專訪轉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作為香港的運動員,最希望的當然是加入香港代表隊出戰各項國際大型賽事拿取獎牌。然而,並不是所有運動員都能像倫敦奧運銅牌單車手李慧詩一樣,可以咬緊牙關捱到「出頭天」,有些運動員抵不住煎熬和誘惑會黯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