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專訪】愛情如劍道 追求細水長流的真摯之情



【體路專訪】現代劍擊講求攻守速度、策略技巧及戰術靈活性,近在彼岸的日本亦有一種集實力、個人修養於一身的劍道。在電光火石的競技之間,背後除了是劍技的較量,亦是一場精神上的交流,學習如何做好一個完整的人。對於施健樂(Kim)及妻子劉淑瑩(Kate)而言,劍道也成為維繫婚姻生活、為夫妻關係注入熱度的活泉。

Kim和Kate在大學畢業後希望培養運動興趣,解悶之餘亦對身體有益,兩人回想起大學時期曾錯過參加劍道部,於是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加入赤心館,至今已是第11個年頭。Kim首次步入道場即被劍手的叫喊聲吸引,亦留意到投入劍道不受年齡所限:「最初見到每個人嗌得很大聲,亦留意到館主出劍速度很快,完全不覺得他已50多歲,我很驚訝上年紀的人亦能有如此精湛的技術,便更有興趣挑戰下去。」他後來發現。不少日本的一代宗師普遍都是70歲至100歲不等,也讓他體會到學海無涯的精神。

當初接觸劍道因體能不夠,加上以往受腳趾外翻的困擾,令Kate需花上好一段時間適應,但她表示只要有足夠技術,女劍手亦能憑實力取勝。成功留著她不斷修練劍道的原因,是在於著迷固中的精神,從而鍛練修心養性:「劍道不止是比賽,亦講求與師長、隊友、對手的尊重,這點有少許像講求尊師重道的中國武術。劍道亦是一種人格的達成,從道場上的表現以致在生活上都追求進步,就是它的精神。」每當練習前,劍手按照所屬段位一字排開,利用冥想拋開心中顧慮,達至平和境界,再互相鞠躬才開始當日訓練。完成練習後再重複以上步驟,秉承「始於禮、終於禮」的態度。

劍道與現代劍擊一樣分為個人賽及團體賽,個人賽需在限時內先取2分者為勝,若只得一方得分則為該方勝出;若賽和便進入延長戰,並以先取分者為勝。至於團體賽有5人或7人,其中有2名後備,每場比賽均派五人(前鋒,次鋒,中鋒,副將,主將)輪流上陣,由勝者人數來決定團體之勝敗,但勝者人數相同時,以總得分次數較多之隊為勝,而總得分次數相同時,則由代表戰決定勝負,以率先得分者為勝。

Kim引述館內導師山田好男的一席話,來説明劍道是一個人的運動:「每個人在劍道路上是孤獨的,靠自己去解決問題及需要,生活上各項事情亦是。」偏偏團體賽卻需要隊內默契,以及眾人需為彼此付出,Kim認為比賽心態與自我修練的時候不同,訓練的效果亦相得益彰。

不論在日常操練,以及在緊湊刺激的賽制裡。劍手或會被「驚、懼、疑、惑」四戒而影響表現,亦是新手需要戒除的毛病,如何不被比賽間的變化影響實力的發揮,也成為一種學問。四戒源自於人性的弱點,也曾經在Kim和Kate身上體現,Kim在2018年為港隊到東京出戰世錦賽,賽前需到台灣與當地劍手訓練,因為在一場練習賽擊敗著名劍手,令他開始有包袱:「當時贏了對手,之後大半年都很少再取勝。以前逆境作戰不時有好成績,但不懂面對贏的壓力,令我有段時間鑽牛角尖,後來經過訓練調整心態,重拾初心後亦能上回軌道。」

Kim曾為港隊在2018年世錦賽團體戰首次突破小組賽階段,而Kate在同年則奪得亞洲團體賽亞軍。港隊翌年亦在亞洲賽奪女團亞軍、男團季軍,並在班底以香港人為主之下,首次在共同於兩個組別中打入三甲,男子隊也獲得提名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的「最佳運動組合」。

追求精益求精的劍道精神,放到現實裡亦一樣適用,現職心理治療師的Kate主要提供婚姻及家庭輔導。「感覺劍道與我的生活一起融薈,始終生活上壓力隨時比劍道的大,在過程中則訓練到應對逆境的思維。現在我都會跟客人分享打劍經歷,從而協助他們解決難題。」劍道亦在她與Kim之間扮演重要角色,兩人更笑言若不是劍道,他們或早已分手收場,Kate表示「大學畢業時我們已一起7年,而且我們工作範疇不同,大家都不理解對方的想法,更別説因為工作時間而少了見面。是劍道將我們重新扣在一起,因為它是我們的興趣,亦願意花時間投入當中,關係自然比以前緊密。」

夫妻、隊友的身份讓他們形影相隨,透過互相提點及鞭策,在道場及生活上皆發展得更美滿。而當他們有問題出現爭拗時,更會用劍道的方式解決,「有時因為不想輸面子給對方,就會提議打一場劍,當然亦本著尊重對手的心態去打,我們不是以武力解決,而是在過程中抒發情緒和感受。」兩人認為相比成績,他們更熱衷於尋找自己的劍道,享受並投入其中,就如愛情一樣,需要細水長流的磨合方能修成正果。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