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過去2014,圍觀世界體壇,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受傷畫面。當中最嚴重的意外,應該是澳洲板球明日之星曉士(Phillip Hughes)被板球擲死的一宗。
Now I recap this in Chinese: 在澳洲省際賽,代表南澳的曉士被對手新南威爾士擲的手擲中頭。雖然板球擊球手有頭盔保護,但球偏偏擊中頭盔沒有包括的耳側前頸位置,球速令頸動脈撕裂,連帶腦網狀動脈出血。他在醫院昏迷了兩日,熬不過他的26歲生日。
事件發生前,從來沒有人想過板球可以是一項可以死人的運動。有傳說板球界曾經推出可以保護前頸位置的頭盔,但最後沒有人戴:因為,頭盔不好看,在球場上戴不夠「型」。每次要撞擊性運動檢討保護裝備,減少意外,很可惜,一定要意外夠嚴重,肇事運動員也要夠出名。
這包括應該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搏擊運動──劍擊。大家可能驚訝,劍擊毋論是專業級還是菜鳥級的受傷/ 死亡率比欖球、美式足球、足球、籃球甚至排球還要低。大家現在見到的全副裝甲,由面罩的硬度、劍尖的折斷機會、到保護衣厚得可以防子彈和數十年前都是天淵之別,也是前世界及奧運冠軍Vladimir Smirnov 用鮮血換回來的。
1982年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世界錦標賽,男子花劍團體決賽。最後一局通常是最強對最強,前蘇聯劍手Smirnov和前西德劍手Behr在一次對攻中短兵相接。Behr 的劍尖刺中 Smirnov 胸口,但劍條同時因為衝擊力太大折斷,Behr 連人帶著斷劍向前衝,刺穿了Smirnov的面罩,通過眼窩刺進大腦。
六呎二的劍神在平台上一命嗚呼,送到醫院時已經被診斷為腦幹死亡,但仍被送到深切治療部以機器維持呼吸九天到正式宣告不治。其實他的隊友 Vladimir Lapitskogo在1980年奧運也曾經在比賽時被波蘭對手的斷劍刺破保護衣。不知道幸運還是厄運,斷劍刺中了肋骨,沒有直到心臟。若早點檢討器材,體壇毋需痛失一位legend。
但有人說,保護裝備愈多,裝甲裏面的的運動員就愈好勇鬥狠,在運動場上做的動作就更危險。板球歷史悠久,也到1970年代才開始規定擊球手要戴頭盔比賽,再將此慢慢擴展至學校比賽。有板球前輩謂,以前擊球手沒有戴頭盔的年代,球手為了自保通常都保持較遠的擊球距離,到現在頭盔漸趨普遍,球手更進取地打「勾球(the hook)」,即球到差不多到自己鼻前才將球擊出。因為有頭盔,就算打失了,球向著自己面前衝過去都有額外保護,大家卻沒有想到曉士有這樣離奇的百密一疏。況且,在美式足球和棒球的種種研究顯示,就算頭盔有多厚,都沒有減低球員在球場受到衝擊有腦震盪(concussion)的機會。故此,縱然保險公司可能不太喜歡,我接觸過的運動頭盔,都彷彿有些空隙,教運動員怎樣也留著點危機意識。
例如劍擊的面罩的後方,基本上都是空盪盪沒有甚麼保護的。大家都以為比賽規則不許劍手從後攻擊,運動員的後腦勺就免卻於難。
就是這2014年,我又要改變我的想法。香港佩劍代表林衍聰,在世界錦標賽個人分組賽時被對手扑頭──佩劍是唯一沒有劍頭在劍尖的劍種,加上武器構造較纖薄,對手把劍向前擊打,劍身撞到面罩前端,劍尖順勢繞過頭再打到完全沒有保護的後腦勺。
然後,在亞運會男子團體項目比賽,哈薩克對手使用同一種技巧,恰巧打在他後腦勺同一個位置。神探伽俐略說:「事情重複發生必定有它的理由。」或許某一日,國際劍聯會規定所有人都要再花錢買新設計的面罩,好好保護自己的後腦勺。
我祝大家新年快樂,鴻運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