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劍擊世界錦標賽回程,俄羅斯喀山飛往莫斯科的航班候機室裏,除了有班贏了獎牌的Oppa將自己那條長腿橫跨我們的座位擱在自己有份代言的Rimowa行李箱外,老教練不想打擾正在讀村上春樹的女劍手,轉向和我寒暄。
meganli
Bed Talk系列:德國奧運男神(上集)
【體路專欄】經過那些年,倫敦奧運後德國體操運動員阮馬素成為贊助商的寵兒。之後一直在香港擔任不同品牌的代言工作。因為要保持運動狀態,他會在港隊訓練基地順利邨體育館練習。
Bed Talk系列:大腿的side angle side
【體路專欄】有位足球員到診所求診。「我拉傷了右邊大腿後肌。」 「甚麼時侯受傷的?」 「在健身房,在做機練後肌時拉傷的。」 「那時你用一條腿還是兩條腿做機?」 「兩條。」
行外看《震盪真相》
【體路專欄】當今年奧斯卡大家都在談論迪卡比奧會否「終於」得償所願拿到影帝,有沒有留意因為提名名單「太白」和太太明言杯葛的史密夫,和他主演得到金球提名的《震盪真相(Concussion)》?
BedTalk系列:姊妹
【體路專欄】網球界有費達拿和拿度、細威和舒拉寶娃;羽毛球有林丹和李宗偉。體壇上,總有些老是常聚頭的冤家。場上的冤家,落場都是好朋友,你或許在決賽後的晚上,酒店旁邊的小酒吧,見到他們呷著杯練習期間要戒掉的dry martini,談笑風生。
確診與人工智能
【體路專欄】某天有位年輕的運動員因為膝蓋疼痛求診。之前已經有四位物理治療師分別為他做過療程,但成效不彰。我再細問事發經過,他說在打籃球時懷疑扭傷,「(好像、似乎)聽到『啪』一聲。」但他也不大確定,受傷後膝蓋一直沒有腫脹,日常生活都沒有問題,只是跑步有點痛。我愈聽愈不妥,著他躺在床上,試試他的前十字靭帶──(好像、似乎)斷了。我立刻將男生轉介骨科再做掃描,從片上看見斷了的靭帶,真的,假不了。醫生立刻安排手術,運動員才慢慢恢復過來。
進擊的巨人
【體路專欄】體育學院有個傳聞,像欖球、舉重這些「進擊的巨人」為了養飽自己的肌肉,會在其他運動員放午飯前的十五分鐘如書展人潮般經過飯堂,將所有飯菜通通掃光。不只如此,在健身房裏,其他運動員會投訴這些大隻佬為了保持肌肉質量,要拿走健身房所有槓鈴鐵餅,搞得他們沒鐵可舉。「這是用來做鍛鍊的嗎?」很大可能,這些運動員是IQ博士小吉的近親,要靠吃鐵餅維持生命……
繩圈以外 跟自己的激戰
【體路專欄】最近在TED看到有人將《時代雜誌》譽為「一代麻醉醫學之父」John J Bonica的故事配以動畫和管弦樂團演出。
球壇怪醫
【體路專欄】拜仁慕尼黑隊醫禾法治(Hans-Wilhelm Müller-Wohlfahrt)突然在歐聯八強首輪賽事以1-3不敵波圖後宣佈自己和兩位助手集體辭職。聲明中謂,他和教練哥迪奧拿不和,在輸波後被教練「篤背脊」 在隊中已經沒有互信。
貼地 ‧ 離地
【體路專欄】每次運動員受傷要照X光或磁力共振,除了醫生和較資深的物理治療師會自行解釋外,照片的官方報告,由經專科訓練的放射專科醫生負責。
藥檢室風情畫
【體路專欄】身為軍醫,陪運動員,尤其是未成年運動員到藥檢室,是我們工作的一部份。如果問運動員覺得比賽中最麻煩的一件事,肯定當中有不少會說是藥檢環節。
笑說想 「股」巨「肌」
【體路專欄】愛看書的跑友,應該都會讀過Christopher McDougall 的《Born to Run(中譯:天生就會跑)》。書裏其中一大部分,作者訪問了哈佛人類學教授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講了一大堆他的研究學說,解釋了為什麼作者買愈貴的跑鞋,跑步時腳掌就會愈痛;反而赤足狂奔,加上墨西哥土著的神奇食療,反而可以令作者能順利完成100公里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