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嶄新訓練提升球員體能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中)與有份參與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右三)、主任研究員陳振坤先生(右一)、香港足球總會技術總監暨香港代表隊總教練金判坤先生(左三)、香港足球總會足球發展總監溫達倫先生(左二),與曼聯足球學校駐香港總教練克里斯托弗.奧拜恩先生(右二)及參與計劃的師生合照。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中)與有份參與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右三)、主任研究員陳振坤先生(右一)、香港足球總會技術總監暨香港代表隊總教練金判坤先生(左三)、香港足球總會足球發展總監溫達倫先生(左二),與曼聯足球學校駐香港總教練克里斯托弗.奧拜恩先生(右二)及參與計劃的師生合照。

【體路專訊】香港賽馬會今天(12日)公佈新一期「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的研究結果,當中包括首次在香港中學試驗推行的全新「高強度循環訓練」計劃成效,研究發現新訓練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表現。負責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希望進一步推廣這套簡單而成效高的訓練方法,以提升本地年輕球員的體能水平。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表示,將會利用「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收集所得的數據資料,為青年球員設計適切及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表示,將會利用「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收集所得的數據資料,為青年球員設計適切及針對性的訓練方法。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兩年前引進「賽馬會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至今已經有超過530名本地青年球員參與。應先生解釋:「測試仿傚國際球會及足球訓練學校的做法,為青少年足球員的體能水平訂立基準,有關數據資料將有助教練制訂適切及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提升本地整體足球訓練水平。」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學生代表示範「高強度循環訓練」動作,研究證實訓練有助青年球員提升體能表現。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學生代表示範「高強度循環訓練」動作,研究證實訓練有助青年球員提升體能表現。

「賽馬會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計劃由馬會、香港足球總會、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及曼聯合作推行,並邀得香港體育學院擔任技術顧問,計劃就四項足球員應有基本能力,包括爆發力、速度、靈敏度及耐力,為本地青年球員進行測試,為全港建立首個青少年足球數據資料庫。

HKJC_football assessment 2015_photo6_juniorsoccer_140512

當中近百位曾經參與首屆體適能測試的青少年球員,在今年再次接受相同的測試,讓研究員持續追蹤他們的體能表現,以了解本地青年球員的體能變化。結果發現,測試年齡組別最大 (即十六至十七歲)的青少年,其速度及耐力的進步幅度均較年輕的球員慢;在靈敏程度一項測試,十六至十七歲年齡組別球員的表現更出現倒退情況。負責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專家分析有關數據後認為,本港青年球員的表現,相信跟日常體能訓練不足有關,與西方球員每週平均四至五次訓練比較,香港球員每週平均一點五次相對較少。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右一)致送紀念品予參與計劃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老師及學生代表。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先生(右一)致送紀念品予參與計劃的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老師及學生代表。

在香港要增加球場上的訓練量可能較難,但要增加體能的訓練量及有效性卻可實行。針對香港年輕球員訓練空間及時間不足的局限,馬會特別在中學試行全新的「高強度循環訓練」。整套訓練包括十八個動作,在七個星期內分三階段完成。研究發現,三間參與訓練的中學球員代表,在進行七星期的訓練後,他們的多項體能表現均有顯著進步,包括核心肌肉耐力提升了百分之十四;靈敏度提升了百分之六,而脂肪百分比則減少了百分之五。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主任研究員陳振坤先生公佈研究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主任研究員陳振坤先生公佈研究結果。

負責試驗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指出,這套訓練計劃的特色是效能高、需要的空間少,十分適合香港的環境,相信可協助本地青年球員突破局限,甚至可以推廣至社區,讓本港的青少年都能夠從中獲益,促進他們的健康生活。

有關「體適能測試」及「高強度循環訓練計劃」的詳盡數據,公眾人士可登入香港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網頁查閱http://campaign.hkjc.com/ch/yfd/index.aspx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