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足球體適能計劃 科研數據助球員躍進



HKJC PC 06082016-6

【體路專訊】首屆「賽馬會青少年足球體適能測試」計劃進入尾聲,賽馬會今日(8日)舉辦記者會公佈分析後的數據,同時將載有過去三年數據的計劃資料冊移交香港足球總會,藉此協助本地足球長遠發展。

 

為期三年的計劃共收集了537名本地球會及地區隊伍,和104名港隊成員,他們均是13至17歲的青少年球員。在測試日中,球員需接受四項測試,分別以立定跳高、20米衝刺跑、箭頭轉向跑、以及簡稱為「YO-YO Test」的間歇恢復跑(第二級),用以測試爆發力、速度、靈敏度及耐力四項能力。

HKJC PC 06082016-3
馬會在記者會上公佈三年來收集及分析的數據
HKJC PC 06082016-5
足總專業體能教練皮亞斯指香港青少年球員速度具優勢

數據顯示,香港十五歲以下組別(U15)至十八歲以下組別(U15)的球員在20米衝刺跑及箭頭轉向跑的成績均與英國隊同齡球員相若,甚至優於他們。剛由英國來港半年,曾在英冠球會列斯聯工作的足總專業體能教練皮亞斯亦承認速度為本地青少年球員的優勢,「雖然他們普遍體重較輕,但亦令他們的速度和敏捷度優於對手,我們希望能夠有效運用這些數據,不停優化訓練將他們的長處推至最強,使他們在賽事後段亦保持開賽時的速度。」

足總行政總裁薛基輔亦在記者會上指出,現時只集中央戰術和技術的訓練已不足夠,若想與其他國家球隊抗衡,必須要加強體能訓練,同時提及運動科研的重要性。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主任研究員陳振坤則建議在計劃中使用高強度循環訓練(HICT),以配合香港環境,「香港無論球場及訓練設施均不足,此訓練所需地方及設備不多,主要利用球員自身的體重去做鍛鍊,但能夠有效提升體能及肌肉強度。」他補充訓練後期的測試中,學員的轉向、脂肪百分比、及核心肌肉的強度比前期測試均有明顯進步。

HKJC PC 06082016-2

香港球場不足等硬件問題存在已久,但賽馬會公司品牌高級經理李德能則認為有很多軟件問題能先解決,「其實香港球員在技術、鬥心並不輸蝕,但體能上相比其他國家有著明顯的不足,此計劃正正是針對此點作改善。」他續指香港社會觀念亦是問題之一,因為普遍人始終對職業足球的出路感到沒有保障,若能發展出一套長遠及可持續的職業足球系統就更好,「計劃雖已移交足總,但賽馬會仍會盡力提供協助。」

HKJC PC 06082016-1

此計劃亦邀請了曼聯體適能總監史杜域來港,明天將在香港體育學院與本地教練進行工作坊,分享體適能訓練的經驗。史杜域指出香港青少年最大的挑戰為訓練時間不足,「若果想收窄與國際的足球水平,除了增加設施及資源之外,亦必須增強體能,同時盡量可能參與更多更密的訓練。」他鼓勵本地青少年球員要保持享受足球,不要因密集訓練已失去熱情,同時多一個點在訓練時思考,想一想每一個訓練的原因。

HKJC PC 06082016-4
曼聯體適能總監史杜域示範運用影片分析球員表現

圖、文:陳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