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專欄】 十六年前,筆者首次打甲一的那年,當時的甲一籃球聯賽與甲一排球聯賽既規模差距並不明顯,都是在康文署轄下既室內場比賽,都是免費入場,都是沒有直播,也沒轉播,而且參與者全部是業餘球員。
十六年後既今天,甲一籃球聯賽已出現了首支職業球隊;比賽已在更大、設備更完善及有更多觀眾席的灣仔修頓球場及旺角伊館作賽;球迷入場需付入場費,如過上班霸大戰南華對永倫,更會2000座位全埸爆滿;大部甲一比賽均能在Youtube轉播收看,而東方球隊既比賽全數均能在「東網」上收看直播;而「有缐電視」每個星期日均有三十分鐘節目「狙擊港籃」專講甲一籃球,有球星專訪及十大金球!筆者此刻反思,排球界最高水平聯賽這十六年來,又進步了多少?
今天,我們的甲一排球聯賽與籃球聯賽的規模差距越來越大,作為排球人,心是著急的。幸而,一眾排球界有心人也展現自強不息精神,希望以民間力量把差距盡量收窄!讓我們看看今天的甲一賽事比十數年前有什麼樣的進步?
「甲一排球聯賽1.0」-球隊支援
1.教練團隊
現在部分球會既後備席上起碼坐著四名球隊工作人員,當中角色包括了教練、助教1-2名、球會領導及物理治療師等,比賽及訓練中,為球員提供生理、心理、技術及戰術上的支援。
2.攝録及技術統計支援
除了比賽期間既工作人員外,其實現在場外每隊球隊也會有些工作人員負責拍下已隊及對手既比賽或進行簡單既技術統計。一方面可找出自身問題,另一方面,可令球隊對戰時可作更針對性既部署而佔得優勢!
3.梯隊支援
現在的甲一球會,最少都擁有一隊梯隊,而比較進取既球會如:仁濟、南華及龍隊,則有三至四隊梯隊。(仁濟暫時形勢上最理想分別擁有2隊甲一隊及1隊甲二隊)。有了梯隊支援,可縮短青黃不接對球會影響,有人退就有人上。另一方面,亦有效提升隊內既良性競爭,增強訓練時的對抗性。對球會裨益不淺。
4.海外比賽及集訓
以往出國參加比賽 多是香港代表隊的專利。但近年甲組球會都勇於衝出香港,自資出國比賽及集訓。例如:龍隊2014年參加菲律賓舉辦的亞洲冠軍球會盃;龍隊2014-2015年參加了日本的FLV聯賽;華青排球會2013年泰國集訓及2016年中國惠東友誼賽;2016年盧幹庭排球隊參加馬來西亞國際排球邀請賽及將在今年參加緬甸的亞洲冠軍球會盃!這些海外比賽及集訓經驗,不但能提升各球會球員的技術水平,更能令甲組球隊既排球知識及文化更見多元化,從而也提升了甲組聯賽的可觀性。
就看球會的規模、專業性及對球員既支援,甲一 排球確實比十多年前進步不少。球隊的進步,直接影響球賽的競技水平,同時有機會令甲一排球得到更多的關注。而球會規模既擴大也直接令到每隊既支持者大量増加(如細隊支持大隊;學生隊支持自己教練或師兄的球隊)。但若要縮窄與甲一籃球既關注度及規模之差距,這些進步實屬最基本,所以稱為「甲一排球1.0」。
#「甲一排球2.0及3.0」下回分解
作者:豪仔
圖:Takumi Photography、盧幹庭舊生排球隊
資料來源:Volley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