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里約奧運的新聞多多,最近都有外電報導指有一萬五千個義工大出走,可能缺席之後的剩餘賽期。其實,筆者和其他港澳義工真的面對著重重困難才來到這裡。
We are kindly to ask you to wait a bit longer.
這一句英文,相信有不少曾報名、一心想成為里約奧運義工的港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也可能是體驗巴西文化的一部份。
因為里約當局由2015年10月公佈了第一輪五萬名入選的義工,我們就一直在等候著我們的崗位邀請信 (invitation letter) ,當局就初以12月20日為限,都會給我們一個崗位。到了那天,當局有官方Facebook上說限期會改至2月,他們總會說 “If your name is on the approved list, you will receive your letter. We are kindly to ask you to wait a bit longer. We are in a team. We rely on you…” (如果你的名字在入選名單,你將會收到崗位邀請信。我們請你等候多一點時間,我們一分子,我們也會依靠你了。)
筆者相信,大部份義工都聽過這些官方回應,不下數十次。他們由12月到6月30日(另一個限期來發崗位,但最後就沒有了),也是這樣回應我們。筆者來自香港的同伴也是來到里約,經過多番爭取去到總部才得到一個服務機會,所以我們在里約奧運會的服務機會,真的得來不易的。
熱情 vs 懶散?
之前談過巴西人真的很熱情,也覺得萬事也可以慢慢來的。或許是香港人太著重效率利時間,也反映出他們對時間沒大概念的。在香港,總是覺得甚麼也要快快的完成。在里約渡過了兩個星期,巴西人們都總會休閒和熱情之間的,遲到也是常態,不論是到達會場,還是交通工具時刻表等,多數只作參考,完全是「認真便輸了」。
當中一次筆者觀看完田徑比賽,在奧運體育館 (Olympic Stadium) 坐火車回到是中央車站 (Central Station) 等巴士尾班車回到聖特雷莎區 (Santa Teresa) 的旅舍。依據著時刻表,尾班車應在00:47在火車站開出,最後等到1:10還未有車,正當想和另外幾位等相同巴士的乘車一起坐的士回去的時候,那巴士才到,還在其中一個巴士站和一名正在收舖的男人談天,花了四個「燈位」的時間才繼續行程。筆者也很難想像,車上其他乘客也沒大反應,自己要急也急不來了。也許,這真的是文化差異的。
出走?還是留到最後?
面對與當地截然不同的文化,加上不少地方安排不善,如上面也有提及的工作安排等等,令不少義工都卻步,我們一班港澳義工在WhatsApp群組中和一起見面時,也會反問我們到巴西的決定是正確的嗎?
對筆者而言,到了這裡已經是「創造傳奇一刻」,為著奧運理想的「一個新世界」(Um mundo novo) 而努力,也是給自己一個鍛練來的。有不少的時候,我們言語不通,不過笑容就是一種共同語言,這裡的義工,特別是巴西人,他們總是著笑容和精力,早上的時候會向各觀眾和義工大叫”Bom Dia” (葡語: 早晨),都真的把筆者從困難中叫回來,再次喚醒心中的奧林匹克精神,在賽區繼續服務,吸收有關的經驗回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