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爺的七旋斬-前十字靭帶術後併發症



圖:Alan Man Photography
圖:Alan Man Photography

【體路專欄】「我怕我的前十字靭帶再斷一次。」咸爺說。他叫Graham,但更喜歡人家叫他咸爺。

在咸爺19歲那年,某日比賽前一天他已經不知道他練了多少次「香蕉射球」。在一次截擊中,幾位後衞將咸爺「炒埋一碟」,他凌空轉了幾圈,主力右腳著地,斷了前十字靭帶。他隨即進行修復手術,也努力進行復健。可是到第五個月,他的合約期滿,也因為有傷在身,找不到肯付醫藥費的球會落班。他負擔不起治療費用,只有繼續在健身房做治療師在第五個月的訓練計劃。

他不知道第六至九個月要做甚麼,也一直未有拾起皮球。相隔一季,因為鍛鍊有加,又有球隊想羅致咸爺入隊,也順利過了驗身和體能測試。但第一天復操,他的黃金右腿顯得有點重,有點不實在。

他在半月位起腳一射,膝前一閃,他以為那天是世界末日。教練立即喊停,將他送到治療室。驟眼一看,他的大腿好像回到受傷前那樣粗,但好像在哪兒崩了一角,少了一塊。我將他的腿摺過去,到最後三數度有點奇怪的張力,似乎是在組織靭帶化(過程可以持續超過一年)所產生的疤痕沒有好好護理,「菠蘿蓋」髕股關節也有繃緊情況,他喊痛得眼淚也滴出來。

他的單腳蹲、單腳前跳及交叉跳形態更慘不忍睹,咸爺還差點扭傷腳踝。缺少以上質素,加上沒有完成運動專項復健,實驗證明他再扭斷前十字靭帶的機會比達標的多4倍。最後他坐上等速力量測試機,發現他的肌力還比左腿少了15%,尤其後肌力慢速力量不理想,更將風險提升至10倍。

唯一慶幸的是,骨醫駁好的前十字靭帶,完好無缺。痛只是因為那該死的「菠蘿蓋」。前十字靭帶手術主要有兩種方法,現時比較常見的是用大腿後膕繩肌轉駁至小腿脛骨前端,另外老一輩醫生則多用「菠蘿蓋」髕骨筋腱連骨分一部份轉駁到大腿股骨,兩者都可以代替前十字靭帶防止運動時小腿向前移的狀況。用上老方法,有前膝痛比例可高達60%,所以現在較少醫生會採用這個方法,但用上新方法,仍有差不多20%病人在術後不同階段有前膝痛狀況。新方法延緩了膕繩肌的復健,舊方法會令髕骨靭帶有輕微縮短及前膝週邊軟組織損傷,兩者都被認為是痛楚根源。

接著要做的,就是要用手法處理差不多一年來積存的疤痕組織,專項加肌力訓練加操加操再加操,落球場訓練也用貼布糾正「菠蘿蓋」位置。咸爺終於趕及在盃賽亮相,但教練將他放在後備席。

到87分鐘,零比零的賽事有點教人納悶,教練將咸爺換進去。中場好像突然醒覺要急起直追,一個個長傳,剛餵到咸爺的黃金右腳。身邊沒有難纏的後衞,他再射上一記人人懷念的香蕉射球。

皮球直上觀眾席。當大家以為要打加時之前,球證發現,球網被咸爺射穿了。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