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乒壇20年】陳江華 李靜:樂見香港小將崛起



20170504-03tabletennis-OV

【體路專訪】香港乒乓球壇在過去20年,由缺乏本地人才,到今天有黃鎮廷、杜凱琹、李皓晴等小將在世界乒壇崛起,黃鎮廷的乒乓男單世界排名更曾攀升至第六,為香港歷來最高。這與20年間中港兩地人才及技術交流不無關係。

當年在資源及設備缺乏下,香港參與乒乓球運動的人數不多,惟有從國內引入專才教練及球員。回歸後的首個香港乒壇轉變是聘任前世界冠軍、前國家隊教練惠鈞及其太太李惠芬,兩人分別擔任港隊總教練及女隊教練,以他們自身技術帶動香港乒乓運動發展。

香港回歸前有第一代球手陳江華及盧傳淞。而盧傳淞更曾攀上世界排名第七位,他們於世界賽事屢獲獎項。其後,陳江華於2000年接任香港乒乓代表隊男隊教練。回歸後的第5年,香港開始在世界乒壇漸露曙光。2002年,張鈺及帖雅娜於釜山亞運會混雙項目贏得港隊歷史性首個亞運乒乓金牌;2003年,張鈺及梁柱恩於國際乒聯職業巡迴賽總決賽獲得男雙銀牌。

張鈺 (左) 與姜華珺。

第二代「乒乓孖寶」李靜及高禮澤在2004年於雅典奧運會上,贏得香港回歸後首面奧運獎牌——男雙銀牌,並於2006年在多哈亞運會上勇奪男雙金牌,不但令香港乒壇登上另一高峰,亦在香港掀起乒乓熱潮。有說當年收看「孖寶」奪牌的電視觀眾多達數百萬人,全港運動用品店的乒乓球拍出現斷貨情況。

Photo Credit: Yahoo

由男隊的陳江華、盧傳淞、李靜、高禮澤、張鈺、唐鵬、江天一、梁柱恩,女隊的齊寶華、陳丹蕾、桑亞嬋、林菱、張瑞、柳絮飛、帖雅娜、姜華珺等等,他們都把國內的乒乓技術帶到香港。他們當中部份於退役後選擇繼續留任港隊擔任教練,李靜及張瑞現時執教香港女隊,梁柱恩亦於男隊擔任教練,把他們豐富的乒乓球經驗傳授給香港的小球員。

(左起) 黃鎮廷、唐鵬及何鈞傑。

現役的唐鵬、帖雅娜和姜華珺,他們在球員生涯亦曾擔任「教練」角色,不時與後輩球員分享經驗,就如現年25歲的黃鎮廷也曾公開表示與唐鵬關係尤如父子,因兩人出外比賽時經常同房,唐鵬無論場內場外均經常提點黃鎮廷在打球以至做人道理,黃鎮廷雖曾笑稱唐鵬「長氣」,但多年來受他的啟發,引導在乒乓路上成長,其實心裡十分感激其教導。

陳江華教練說:「國內的乒乓球氛圍較香港好,球員領悟力較高,香港人看到我們球員打出世界成績,會增加他們對乒乓球的興趣,現在說來杜凱琹和蘇慧音這些香港年輕球員,也該是這原因才開始打球。」

20170504-02tabletennis-OV

李靜現為香港女隊教練,他稱看到香港有不少具潛質的年輕球員:「如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再年輕有黃芊柔、李嘉宜等,她們只要堅持打下去,下一個10年相信她們都能站在世界前列。」總教練陳江華亦謂這一代家長願意接納子女以運動員為職業,他期望未來20年會有更多年輕球員從小加入乒乓運動。

20170504-01tabletennis-OV

香港現今的職業乒乓球環境跟20年前相比已有180度轉變,李靜回憶著說他1999年來港時月薪才只有數千元:「當時的體院只有7張球枱,更要男女隊共用,對打球員人數不多。」如今乒乓球已屬香港體育學院精英項目,球員月薪已達萬元,連帶食宿津貼及外出聯賽收入,乒乓球運動員的收入已經比20年前翻了幾倍,比起剛畢業的大學生投身其他行業還要理想。

香港乒乓總會多年來亦一直重視青少年培訓,為香港隊建立梯隊制度,建立香港聯賽,有完善甄選制度,每年更會安排香港球員到內地跟國家隊及省隊集訓,並參加國內高水平中甲聯賽,香港球員有更多機會與國內球手交手,甚至能與國家一隊及二隊一同訓練,黃鎮廷亦曾在北京逗留多月集訓,與「世界一哥」馬龍做隊友,增加實戰經驗,加快提升技術。

文、圖:徐嘉怡

《奧訊》第六期已經出版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會訊《奧訊》第六期已經出版,藉以宣傳該會及轄下78個體育總會在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和本港體育發展方面的資訊。內容涵蓋本地及國際有關奧林匹克運動的賽事或活動等。

《奧訊》兩個版本均可通過以下連結作瀏覽或下載:

《奧訊》完整版
《奧訊》報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