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台北直擊】台灣標槍運動員鄭兆村於日前世大運田徑賽,最後一擲劃破台北田徑場的天空,伴隨「主場」觀眾歡呼及掌聲而來的是91米36——摘下金牌兼同時打破世大運、台灣、亞洲紀錄。這位新晉標槍王仰天振臂一呼,繞場與觀眾分享喜悅,配以現場熾熱氣氛,相信不論在哪個角度都能拍下震撼的相片。可惜,我手執相機卻只能在山頂媒體席,遠觀而不可褻玩。
這次來台直擊世大運,也是自己首次到海外採訪大型運動會,除了希望能為運動員報導最新的戰況,讓讀者知道第一手消息,固然也希望拍下運動員的漂亮照片,藉此鍛鍊自己的報導及攝影技術。抵台後隨即在台北田徑場拍攝開幕禮,提早數小時到場,務求能坐在最前排的媒體席拍照。結果香港運動員進場一刻,確實能夠近距離為多名運動員留下倩影,而我本來以為之後都能夠繼續這樣與運動員近距離接觸的。
翌日賽事正式展開,各個場館掣肘不少屬意料之內,比如游泳館就只有泳道中間旁邊的媒體席可以拍攝,不能走到觀眾席正面拍攝蛙泳或蝶泳。而且部份高需求賽事的場館還要申請Pool背心才能走近拍攝,否則請乖乖坐在媒體席上,拍下觀眾角度的照片。猶幸何詩蓓兩場決賽報導的本地及國際媒體未算多,因此我仍能夠獲得Pool背心近距離拍下「小美人魚」站上頒獎台一刻。
不過田徑賽場就不同了,多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場地卻只有12件Pool背心,更不是根據國際慣例,由本地及國際媒體抽籤,而是順序優先發給官方媒體,然後是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等4個國際通訊社,緊接著則是台灣的中央通訊社及四大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系、中時報系,之後是8個國際發行媒體,之後是國內網絡媒體如ETNEWS新聞雲、NOWnews及TSNA,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換句話說,一眾香港記者及攝影師基本上都只能坐在觀眾席拍比賽。
猶記得曾看過楊文蔚在亞洲田徑大獎賽台北站破港績後的照片,覺得好漂亮、好吸引,希望今次賽事期間也能拍到「跳高女神」的照片。不過楊文蔚進行初賽及呂麗瑤進行複賽當天,場內Pool背心全部派給國外或本地媒體,同行的一眾香港記者均未有獲派Pool背心,只能在老遠的山頂上拍攝跳高項目,繼而走到正對終點線的觀眾席,與主場觀眾一同「爭位」拍跨欄。由於慢了一步,只好不停地說「不好意思」,並在不妨礙其他觀眾攝影師的情況下蹲著拍照,並在她衝線下以9秒9的速度繞到觀眾席後下樓梯、通過媒體中心,跑到混合區做訪問。
大賽當然應有制度,我也不會期望每次參與大型賽事均能在「握手位」拍照,只是再看看穿著Pool背心的台媒怎樣拍照,難免感到浪費。在羽毛球館拍攝港隊混合團體賽事當晚,鄰場有「世界球后」戴資穎及王子維坐陣的中華台北賽事,結果當然難以申請Pool背心在球場旁拍下港隊羽將的英姿。但奇怪的是,台媒並未善加「利用」這件背心的權力,反而跟我們港媒一同站在觀眾席上拍照,甚至一整天只穿著背心坐在媒體工作席,未有出去拍下一張照片便在離場時交還背心。或者因為中華台北直落3場取勝,負責第4場的戴資穎未有機會上場,因此媒體未有刻意出去拍照,結果有背心的用不著,用得著的沒有背心。
回到田徑場,不論是早前「最速男」楊俊瀚創歷史奪得台灣首面世大短跑金牌後的激動吶喊及跑向觀眾席前接受祝賀,還是鄭兆村標槍封王後的激動表現,台灣攝影師似乎都未有把握機會為台灣運動員在主場的英勇表現留下紀錄。待鄭兆村遊走半個運動場回來以後,接受亞軍德國選手Andreas Hofmann祝賀時,一眾攝影師貌似才如夢初醒,一窩蜂衝上去拍照,可惜,最震撼的剎那已經過去。
奇怪的是,昨天打定輸數到田徑場拍陳銘泰及劉建希的跳遠,竟然看見自己位於Pool背心的後備名單,能夠進場內近距離拍攝。但來到今天的跳高及跳遠決賽,最終希望落空,還是未能取得Pool背心,近距離拍攝「跳高女神」的機會不屬於我,只能遊走於觀眾席的不同位置拍攝。
在山頂拍攝完後,有位前輩跟我講,有沒有背心都沒關係,在下面有拍攝的角度,在山頂亦有拍攝的美感。希望這一次我場內場外拍攝都嘗試過後,鍛鍊好自己的技術及累積經驗,待下次機會來到時,我能拍下一張又一張震撼人心、帶來共鳴的照片。
資料傳輸由爽wifi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