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運動變得專業化,運動物理治療亦應該變得專項化。籃球以外,我希望跟大家分享其他專項物理治療師的心得,希望大家可以從多角度了解我們的使命。今次再次邀請到註冊物理治療師 Megan,分享工作心得。
李慧明 註冊物理治療師:
「忽然想先寫今年我唯一一個支援的非精英項目賽事。
由於我同時是香港物理治療學會運動專研組幹事,理論上是要支援他們承包的臨場義務工作。可是,我一直的想法,都想儘量避免在港休假時也要處理和工作有關的支援工作。
直至我有這樣一個機會—— 世界野外定向錦標賽。終於我乖乖扣起年假,在盛夏的芬蘭樹林裏尋找姆明、歌莉、史力奇和「憤怒鳥」。
由於事前我對野外定向也是零認識,除了「谷歌、維基」大師幫忙外,雖然總會沒有要求,我特意抽空觀摩練習,也和運動員見面,預知要處理的筋肌勞損問題。這也方便了我預備相關醫療物資。
但人算不如天算,到埗後我們才發現,運動員們因為跑不慣北歐的地型,加上訓練營的份量比平時高出很多,水泡問題異常嚴重。我比運動員遲兩天出發,但預先帶過去處理水泡用的「豬皮」(second skin)已經用罄。
幸好還有下一輪到埗的職員可以帶來補給,另外在等待期間我也情急智生,用白膠布(strappal)做了些軟墊去紓緩跑鞋和腳掌間的摩擦。
香港隊在男子接力做出亞洲地區最佳時間,也算是達到目標。雖然我只可以在屏幕上追踪運動員的衞星定位才可看到戰況,但也替他們的成績感到滿意——因為我知道有運動員在比賽前兩日才扭傷腳踝,更高興的是經過包紮後,他說全程都沒感到痛楚!
回港後,有前輩跟我說:「其實他們只是業餘運動員,用不著要用專業的人力和物資去支援他們。幹麼連豬皮都要買個最貴的?」
我有點詫異他為甚麼會這樣說。就是因為他們現在是業餘運動員,才更要用專業的態度去對待。第一,作為支援我們不可能將自己塑造成團隊的weakest link,成為萬一輸掉比賽的中矢之的;再者,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這些業餘運動員有朝一日可以以運動為專業,或者是下一個世界冠軍。例如香港板球就有好心人和其他同業多年來的支援,終於在今年成為體院第16個精英項目,積極備戰來年亞運會和其他國際賽事。男子隊當中超過一半隊員也因為受惠於新支助計劃,晉身成全職運動員。當年在莫斯科劍道上寂寂無名的崔浩然、楊子加、張家朗、張藝馨、陳智軒、羅浩天等青少年劍手,今日也在全國、亞洲甚至世界舞台上發熱發亮。當日我可以選擇hea,因為前輩跟我說他們不是李慧詩;但天曉得他們要到下一次重要賽事,是否要你參與其中,甚至與你分享成功的喜悅。
對自己的專業認真和負責,從來都是很基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