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亞運・奧訊專訪】堅持十多年終躋身大舞台 陸俊彥 鄧俊彥踩板戰亞運



【奧訊專訪】曾在香港紅極一時的滑板文化始於80年代末,走上街頭不難找到年輕人「踩板」的蹤影。雖然近年本地滑板熱潮有所冷卻,但仍有一眾滑板發燒友對這項運動情有獨鍾,包括在2014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分別於極限運動-滑板花式個人比拚,以及滑板公園賽項目雙雙奪金的港將陸俊彥(俊仔)及鄧俊彥(Johnnie)。初中時本著「玩」的心態開始接觸滑板,卻因熱愛及堅持,二人終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即將首次代表香港到印尼雅加達,踏足亞運會這個大舞台一展所長。

陸俊彥(俊仔)

「踩板」在許多人心中或被標籤為「百厭仔的活動」,「板仔」形象更被視為「壞孩子」,但對「俊仔」而言,正是被這份「自由」吸引,愛上這項與別不同的運動:「我都喜歡踢足球的,但滑板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覺,當中很多東西包括音樂、衣著、各樣花式,全都能由我自己決定。」

鄧俊彥(Johnnie)

踏上「踩板」生涯十多年,「俊仔」與Johnnie幸得家人支持,讓他們放心追夢,先後獲得贊助商支持成為全職滑板運動員,多年來一直到世界各地比賽爭取佳績。34歲的Johnnie更於滑板界頗有名望,其拍攝的滑板影片在網上獲得大量觀眾支持。雖然征戰多年的Johnnie近年飽受傷患困擾,但亦因熱愛滑板的「多變」堅持至今:「我比較多傷患,韌帶又試過半月板撕裂,曾有兩、三次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放不下對滑板的熱愛,既當全職運動員,也任教練培育後輩。訪問當天,Johnnie正於滑板場上遇上學生,一起在滑板場上飛馳。

香港欠缺「踩板後浪」

「俊仔」與Johnnie十多年來於香港滑板界見盡冷暖,在外比賽時眼見其他國家都「長江後浪推前浪」,許多年紀輕輕的滑板小將已把花式玩得出神入化,香港卻「青黃不接」,亞運代表仍然是兩位已年過30歲的港將。

陸俊彥曾於2014亞沙運奪金。

在香港發展滑板運動困難重重,「俊仔」認為最大的阻攔除了是場地不足外,更是人們對「踩板」的想法:「在香港,家長普遍很保護小朋友,很擔心他們弄傷。在他們眼中滑板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容易斷手斷腳。」Johnnie坦言自己亦是「受傷」的過來人,但每項運動都有受傷機會,相比其他有身體碰撞的球類活動,滑板的意外更見輕微。

二人於4年前亞沙運雙雙奪得滑板花式個人比拚,以及滑板公園賽項目金牌。

初戰亞運參加「街式」項目

第18屆亞運會將至,滑板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並分為「街式」及「碗池」兩大競技賽事。「俊仔」與Johnnie將代表香港參加前者,需在指定時間1分鐘內表演連串花式,以高難度動作爭取高分。Johnnie笑言昔日在街頭「踩板」多年,香港在「街式」有一定優勢,卻從未想過有踏足亞運會的一天:「其實玩滑板初期覺得這只是個遊戲,但後來香港開始有滑板場,不再每晚有一群群『板仔』隨時於街頭『踩板』。至2014年開始代表香港參加比賽,我才感到自己像『半個運動員』,但卻從未想過可參加亞運會,因此能參與其中都是開心的。」

今年3月在香港滑板公開賽勇奪男子組街式賽冠軍的「俊仔」,坦言除了希望能在亞運會晉身前8名,更渴望能享受比賽、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從前出外比賽有一番體會,就是先不要理會輸贏,只要盡力把最好的展現出來就已經贏了。現在每次比賽我都並非想著要贏,只要可以把所想的展示出來,已經很開心。」

隨著滑板成為今屆亞運會及2020年東京奧運會項目,「俊仔」和Johnnie盼望香港大眾能加深對滑板的認識,為「踩板」移除「不正經」、「危險」等標籤,助香港培育一批青出於藍的「滑板新一代」。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會訊《奧訊》第十期已經出版,藉以宣傳該會及轄下76個體育總會在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和本港體育發展方面的資訊。《奧訊》兩個版本均可通過以下連結作瀏覽或下載:

《奧訊》完整版
《奧訊》報刊版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