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雅加達直擊】「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這句由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口中道出的話,筆者細細個就聽過,就連電影《麥兜》也曾惡搞過。今屆亞運港隊交出了多個「首次」,由一塊獎牌到簡單的一場勝仗,運動員捱過的每段路也不是你我所容易了解得到的,更不是「特意飛去做包尾」。
雅加達亞運剛剛過了一半有多,港隊在筆者執筆之時已累積3金11銀15銅暫列獎牌榜第13位,單看獎牌數字其實已經追上了上屆的一半。但在這些獎牌當中,更多是包含著無數代香港運動員的奮鬥史。在網站的搜尋器打上「首次」、「首奪」、「首嚐」等字眼,你會看到很多在雅加達和巨港作出歷史性突破的成績。
先說金牌,蕭頴瑩和拍檔「馬會縱橫」在盛裝舞步賽的冠軍除了是港隊今屆首面金牌外,亦是馬術歷來的第一個冠軍(相關報道:香港第一金!蕭頴瑩盛裝舞步奪今屆馬術首牌吐烏氣、四屆亞運終奪金 蕭頴瑩:獎牌越得來不易 意義越重大);「跳馬王子」石偉雄連續兩屆摘金而回,是首名成功衛冕同一項目的港將(相關報道:第二金!石偉雄跳馬完美落地 成功衛冕改寫香港體操歷史、「第二金」石偉雄捱過筋腱斷裂的痛 堅持就笑到最後、石仔攜金牌凱旋 望政府能建專屬體操館);歐鎮銘與李浩賢歷史性包辦壁球男單決賽席位,前者更奪得香港首塊男子壁球金牌(相關報道:港壁內訌 歐鎮銘挫李浩賢奪金成男單第一人、4年之間成亞洲雙料冠軍 歐鎮銘:從前是幸運,現在證明實力)。再說獎牌,呂麗瑤以一面100米欄銅牌成為香港田徑史首個站上頒獎台的女將(相關報道:13.42!呂麗瑤破PB驚喜奪銅改寫64年歷史、大半年如經歷一生 呂麗瑤奪銅拭淚:只要捱過了就沒有事難倒我);「鄧謝配」縱使鍛羽而回仍取得香港史上首面混雙亞運銀牌(相關報道:鄧俊文/謝影雪惜負添銀 「大心臟」組合寫羽球混雙新一頁、帶著哈哈笑球拍征戰 那年未足月的「鄧謝配」成長記);賽艇八人艇、空手道個人形以至保齡球六人賽都在今屆首登三甲位置(相關報道:劉慕裳奪個人形首銅 首牌為低迷空手道隊振士氣、無懼賽前換教練、空總風波 劉慕裳衝破困擾:「好彩無收埋自己」、保齡港將發威!胡兆康領軍贏9分奪男子六人賽銀牌);甚至連初登亞運舞台的橋牌也連奪兩銀。(相關報道:首登亞運舞台即摘兩銀 橋牌港隊望推動本地發展)即使不談獎牌,絕大部分隊員是業餘性質的男子棒球隊及女子足球隊,也成功爭取參賽8年及28年來的首場勝仗(相關報道:女足亞運零的突破 港隊大勝塔吉克入8強、港棒挫印尼寫歷史首勝:繼續挺起胸膛做香港隊)。
正當亞運會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家正為運動員歡呼加油之際,網上日前卻傳出在游泳、體操及劍擊代表隊回港時,懷疑因太多親朋戚友和記者接機而出現少許混亂。擠擁之間有人說出一句:「特登飛過去包尾仲咁開心,都唔知班人諗乜!」事件孰真孰假或許只有現場的人才知道,但筆者相信有此想法的在香港大有人在。從前運動員在本地一直被視為既不能賺錢,又沒有前途的職業,直至近年才因一眾默默耕耘的選手冒出頭來而漸漸被改觀。
筆者在這個多星期見證的獎牌不多,只是日前剛巧目睹了棒球隊的首勝,以及走出所有陰霾及壓力後跑出PB的「欄后」奪銅一幕。看到他們做訪問時的真情流露、感觸落淚然後破涕而笑,尤其是呂麗瑤那兩行淚珠,我可以肯定地說: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而是一個個書寫歷史的人。
圖:體路資料庫
文:麥景智
民政事務局(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官方網頁)全力支持香港運動員出戰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及亞洲殘疾
資訊傳遞由爽WIFI 提供|器材由Canon提供
亞運會正式開幕前,《體路》今日起會同大家連續一個月倒數,包括每日推出 #撐起港隊逐格睇,以及運動員專訪,當然唔少得 #SportsroadTV啦!記得留意我地各大社交平台(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及亞運專頁,要收到最快消息,當然要下載《體路》應用程式,接收第一手香港隊新聞!(Android版本請按此|IOS 版本請按此(測試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