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記協30周年特輯】1988年香港體育記者會協會成立的當年,亦是黃頴釧(阿釧)成為體育記者的一年,一做便做了30年。她承認記者工作辛苦,但 從沒想過離開,試過外出採訪奧運身心疲累下獨自爆喊、試過趕稿時太累自摑三巴提神、試過為求及時傳資料回報館衝出馬路截車。「記者工作一定辛苦,不過過程中得一定多過失,採訪過多次大賽,見識過很多人和事。對我來說,當記者是夢想成真。」
阿釧1988年加入《成報》,之後轉到《太陽報》,現時於《體路》工作,採訪過4屆奧運、4屆亞運、3屆全運及2屆東亞運。她說每次採訪大賽都是難忘的經歷,而且每次採訪都擴闊眼光,但當中最難忘的要數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除了因為李麗珊為香港首次奪得奧運獎牌,過程中亦疲憊到一個頂點。當年報館只派她隻身赴會,一名女子擔起4支鏡頭、電腦、傳真機以及傳相機,為免有意外,大箱小箱全部手提上機,她說:「當時有行家問我是否到美國開馬戲團。」
趕稿自摑三巴提神
運送沉重行李只是這個旅程的開始,「好戲」仍在後頭,她憶述:「美國跟香港有13個小時時差,換言之,香港時間凌晨我就採訪,香港工作時間我便要寫稿,每天僅得2至3小時休息。」她試過太疲累下趕稿,為免中途睡著,狠狠地摑了自己三巴。除了休息時間不足,趕稿壓力亦令她繃緊,「傳相機存放在 新聞中心,為了及時傳相及傳稿回香港,情急下打開雙手衝出馬路截停大會的大巴,幸及時回到新聞中心。」身心俱疲下,終於有天回到房間時崩潰嚎哭。
投身網媒擴大空間
體記生活如此刻苦,但阿釧仍樂在其中。「當體記可說是夢想成真,可以現場欣賞賽事,近距離接觸運動員,更有機會去世界不同地方,直擊不同的大型賽事。」就算是《太陽報》其後結業,令她要告別報館生活,但她沒有因此考慮離開體育採訪的工作,隨即投入網媒《體路》繼續其採訪生涯。「很感謝《體路》負責人亦即是我的舊同事聘用我,讓我延續體記生活。」網媒的運作及採訪角度與傳統報紙不盡相同,阿釧表示很多東西要重新學習,但她並不抗拒,並認為這是大趨勢,決心往這方向走。她點出網媒的其中一項優勢,「過往報 紙的空間有限,往往局限了編幅及內容,現時網媒有無限空間,可以覆蓋更多本地運動員的消息。」
採訪體育新聞多年,她說工作宗旨就是不要做一根燒不起的「濕柴」,「採訪及寫稿要用心,有沒有用心工作,受訪者及讀者是知道的。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要求,不能得過且過。體育記者跟運動員一樣,未必個個有天分做冠軍,但最少也要盡力工作,對得起自己。」
文:黃榮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