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 X Junior】「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綠化與土地發展似乎存在永遠對立點。單看香港,保衛郊野公園與發展新樓宇之間已是個無盡課題……
我們熱愛去山水之地, 貪其天大地大,可以盡情放聲叫喊,釋放生活在石屎森林的侷促無力感,已發展國家似乎過於「現代化」,令我們提不起興趣認真探索。因為工作緣故,上月到新加坡五天,本以為新加坡與香港九成九相似,卻想不到新加坡是實實在在的花園城市。
人人都說,新加坡地方小、冬天20多度、商業化金錢社會、國民沒有政治自由、公屋比香港豪宅大;飛抵獅城,有股莫名熟悉感。地鐵系統相若、巴士型號一樣、面孔相似、TVB廣告無處不在,不同的是街道非常乾淨,周圍都是設計得宜的綠化環境。
新加坡又稱花園城市, 當地政府似乎銳意打造成在花園裏的城市,當地綠化多得誇張,幾近見縫就種樹種花種草。雖然正值12月冬天,惟新加坡仍然高達20近30度,走在街上會流汗,卻未有如其他東南亞國家般焗促炎熱。
在街道旁、商場外隨處可見公園跑道、籃球場、沙排場,除公共交通工具外,還有共享單車,以及亞洲地區少見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對運動愛好者而言,絕對是個天堂。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曾說過,一個城市必須與自然並存,在每個空間留有一個「肺」,讓石屎森林喘息。栽種鮮花,然後種出大廈,似乎在新加坡身上是個成功例子。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新加坡與香港一樣地小人多,國土面積雖然只有香港面積約三分二,但平地較多方便發展,加上星州政府在城市規劃上用心良苦,令小小獅城設施齊全,感覺就像未來都市型態的典範,亦成為非常宜居的國度。
走在新加坡街頭就像走進日本人的家居一樣,到處帶給我們驚喜。導遊指手劃腳地介紹著城市的結構和功能,最吸引我們的就是當地的建築物。因為城市空間不足,很多建築在設計時已擁有「多重身份」,既實用又美觀。
比如港人最愛的一個景點、位於濱海灣花園的「Super Tree」,這幾棵充滿未來感的巨樹形建築物,遠處看是遊客必到的打卡點,同時也是觀景台,且早已成為新加坡地標,不過原來它真正身份是一個水塔,為水資源不足的獅城收集雨水。巨樹頂部亦裝有太陽能板,無論晴天雨天都有貢獻。
獅城中心區海濱的濱海堤壩同樣近十年建成的新地標,平時用作儲水以增加水資源供應,中間的人工湖可進行水上康樂活動,遇上惡劣天氣則可作排洪用途,當地政府可謂想盡千方百計不浪費每吋土地,單是如何巧妙利用資源、達致規劃和配套便利,已足夠讓只懂「無中生有」填海造地的香港政府好好反思。
城市巨肺 Tree Top Walk
新加坡最高海拔只有163.63米,平均海拔15米,對於越野跑或行山愛好者而言似乎「無路可跑」,但原來新加坡人也有一條引以為傲的自然觀光步道,麥裡芝蓄水池(MacRitchie Reservoir)。
位於中部的麥裡芝蓄水池是新加坡最大的水庫,附近近似城門水塘的水庫竟然可以讓划艇、獨木舟隊訓練,成為水上運動中心基地。不過最吸引的是附近一條自然行山徑(Tree Top Walk),山徑上有條全長250米的無支撐懸浮吊橋,森林為自然保護區,導遊指由入山一刻起需要保持寧靜,以免騷擾自然界的真正主人們。由於當地政府極力保護這片珍貴資源,令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不時發現松鼠、蜥蜴、貓頭鷹等足跡。
導遊又指在樹林內絕不會迷路,因為新加坡北邊國家是馬來西亞,天清氣朗時能夠看到遠方的馬來西亞國土,或細心聆聽時,撇除鳥聲風聲,也能隱約聽到遠方的火車聲,便能找到定位。
圖、文:CALLI HORIZON|地平線以上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31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7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並留下 學校、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