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專訪】「淳」港女 I am Who I am (上)



【體路 X Junior】「美人魚」、「淳BB」、「女神」,這些都是各大傳媒給予歐鎧淳的稱號。不過離開泳池、脫下泳帽、換上便服以後,歐鎧淳還是那個愛吃「茶記」、躲在家裡看Netflix的「港女」,仍是與我們一樣會有情緒低谷、懷疑自己的普通人。不經不覺,這位「女飛魚」即將出戰第4屆奧運會,在12年的Olympian生涯當中的高低跌盪,走到游泳生涯的尾聲,驀然回首又會發現這段日子經歷過甚麼?

訪問的那個早上,相約Stephanie在九龍城一間茶餐廳先吃早餐,眼前一頭金髮的她就如大家一樣純熟地點餐,吃多士前也與不少人一樣要先落砂糖,「這才是正統食法啊!就如吃炸雞腿一樣也要連皮吃,我不太怕肥的啊!」跟Stephanie相處過的人,大多都會感受到她那份有話直說的率真。作為4屆奧運代表,又被提名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絕對是香港體壇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之一。然而Stephanie還是維持那樣的生活方式,仍是會到「茶記」吃多士飲奶茶,「我想這不是叫『平民』吧?至少我是喜歡港式東西,尤其是『茶記』這類,可能是求其但有要求吧。」

「求其但有要求」看似矛盾,但其實也代表Stephanie對待游泳的態度,當然說的是「有要求」那部分。過去一年,她的生活因為「衝奧」起了不少變化。為了集中精神和節省時間,Stephanie特意搬到接近訓練地方的何文田自住,「之前在台灣訓練時發現,住得近其實很重要。如果一程車能節省15分鐘,每日就至少多了半小時,不知不覺就會舒服很多。」要一個人背負起中產階級的月租,雖不算是十分吃力,但也不能說不是一份負擔。只是在她眼內,這都是物有所值的投資,「其實也是用我的獎金和拍廣告賺的錢,去投資我一直在做的事,而且我這樣住一年去衝標也很應該,完美。」

歐鎧淳的名字在她的游泳生涯中彷佛就與完美拉上關係,手執8項長短池香港紀錄、擔任里約奧運持旗手、於亞室運、亞運、世大運及世界盃均曾站上頒獎台,「大家一直也覺得我是超幸運的人、是個人生贏家,只是近幾年又似乎多了些低谷。我覺得就像調味料一樣,豐富了一個看似無風無浪的人生。」調味料可以是甜酸苦辣,但稱得上低谷自然不會如多士上的砂糖。

就是一直徘徊在發瘋的邊緣、一個很繃緊的狀態,但又一路頂住扮無事,每天都要繼續練水做人。

每逢大賽之間的日子總是最平靜,但對Stephanie來說卻又最難捱。「那陣子最容易會與自己有爭鬥,尤其是年紀愈來愈大就開始覺得事情不是必然,變相就會放更多精神到游水。但其實是不好的,因為全職運動員太易沉醉在自己世界,將身邊的家人朋友都推走。」愈將身邊的人推走,同時又愈需要一個出口傾訴,跳進泳池就像變成鑽進一個牛角尖,令她愈游愈懷疑自己。

「就是一直徘徊在發瘋的邊緣、一個很繃緊的狀態,但又一路頂住扮無事,每天都要繼續練水做人。」自我鬥爭也許是心理上其中一個最難解的結,更何況是全職運動員這樣專注在自己的訓練當中。「某程度上你會覺得不成功便成仁,於是就狂逼自己無退路地達到目標。你明知外在條件有很多限制,但內在的那個你又會不斷說你可以,很煩很亂。」直到有一刻,就連自言是「樂觀派」的Stephanie也覺得是時候要稍稍抽離一下,用其他事作為緩衝。

打開Stephanie的社交媒體帳戶一看,你便會明白甚麼是「廣告商寵兒」,運動用品、化妝品、服飾等廣告統統也出現在她的IG當中。之前她更踩進大銀幕,在電視電影及MV均留下腳印。「我是個貪新鮮的人,想試更多不同的東西。其實拍拍照、做做戲是很開心好玩,但享受這些娛樂性豐富的東西時,也有很多事會跟著一起來。」自從Stephanie多了娛樂園的「副業」後,一些批評聲音也隨之而來。不論是認為她因而影響成績也好、利用名氣賺些甚麼也好,haters總是如影隨形般跟著她,「很多人說既然你要賺這些錢就要承受這些事,好吧,食得鹹魚抵得渴,唯有慢慢在中間找個平衡。」

很多人說既然你要賺這些錢就要承受這些事,好吧,食得鹹魚抵得渴,唯有慢慢在中間找個平衡。

事實上,中外運動員利用空餘時間接拍廣告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在香港仍未有這個風氣,也令不少外人看不過眼。儘管半隻腳踏進娛樂園,但Stephanie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未曾放下自己原來的身份,「張教(教練張狄勇)經常跟我說『沒成績的話誰會記得你,根本就不會有你這個人』,所以是成績塑造了歐鎧淳。」更何況她接拍廣告、電影的其中一個緣由,正是「孝順」二字。

Stephanie在2017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淳分享》中說過「我媽是怪獸家長始祖」,如今兩年過去,父母的定位更由生物變成了死物,「我在家中就似是公主,他們就是城堡,以我為中心。」其實只要是家中獨生子女的讀者,相信或多或少也身同感受,父母事事以子女為先,同時又放手讓子女追夢。這令Stephanie希望以「副業」收入早早回報父母,「我想父母可以退休,既然我有這個能力就想試一試。」如今奧運A標已收穫手中,她的「衝標屋」也自然功成身退,重回那座給她護蔭的城堡,「如果他們沒有和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我真的未必能走到第4屆奧運。」

如未能觀看此影片,請按此瀏覽。

(下篇續)

圖:Brian Production Ltd.
文:麥景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38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