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有些人,或許註定會成為一個行業內具有標誌性的人物,蕭昌鴻就是本地排球壇的那個人。球技了得、打而優則教足以令大家記著「阿蕭」的名字,但這位綽號「將軍」的現役港隊主攻手未停步於此,今年選擇放棄公務員的「鐵飯碗」,踏出舒適區去創立本地首間排球學校,冀能為排壇帶來全新元素,慢慢追近足球和籃球兩項發展較成熟的運動項目。
精英賽冠軍兼最有價值球員獎項、大專盃冠軍、甲一聯賽冠軍,26歲的「阿蕭」在本地排壇贏盡榮譽,國際賽也屢次助港隊男排寫下突破性的成績,但即使強得被封為「蕭將軍」,他同樣要像其他香港排球運動員一樣,面對畢業、排球、工作的人生分岔口,「畢業後要作抉擇,是在排球發展還是找正職工作?最後選了找一般工作,但其實自己仍然一直想做與排球相關的事情,始終自己較擅長及喜歡,如果能夠讓興趣變成事業,一定會好開心。」「阿蕭」最終選擇入職懲教主任,去年成為職場「新鮮人」。
如果能讓興趣變成事業,一定會好開心……
初當紀律部隊成員,「阿蕭」需要輪班工作,或多或少都影響練習及比賽。「可能通宵工作後稍為休息就要練習,也試過夜班收工後練習,然後再要返一個早更,體力真的下降了不少。」他的情況或許是在未有職業球隊的排球壇中,每位熱愛排球的「打工仔」的寫照,直到半年後崗位調動,變成五天工作週、朝九晚五,才令他在兼顧工作與打排球中找到平衡點。上班辛苦,但未影響蕭昌鴻對排球的熱愛,今年他代表球會龍隊遠赴台灣出戰亞洲球會盃時,過程中因公務而需要自購機票返港工作,缺席其中一場比賽,待完成工作後隨即又回到台灣與隊友繼續打拼。
為排球甘棄「荀工」創業
香港未有職業排球隊,這項團體運動也不是香港體育學院的資助及精英項目,打排球不能當工作,但「阿蕭」希望在排球發展的想法從未變。除了打球外,他在大學階段也擔任部份中學校隊的教練,並創立網上平台Volleymax,分享排球資訊、專欄文章等。後來「阿蕭」萌生了一個念頭——創辦排球學校,他說:「眼見籃球、足球,甚至跳繩等運動在香港都發展成熟,為甚麼排球做不到呢?我希望擁有自己的公司,能夠彈性地提供排球訓練、做排球的工作,加入商業性質,甚至與外國的訓練學校合作、舉辦比賽等等……」這些在本地籃壇已非新鮮事,但如果放在排壇,由一位甲一排球員實踐出來,卻是開創先河。
在香港,夢想是奢侈品,以運動作為夢想,同樣奢侈。「阿蕭」創業的成本除了把個人積蓄當作資金投資,還有機會成本——放棄原本的公務員「鐵飯碗」。他思索良久後最終決定捨棄薪高糧準的工作,但在前往上司房間的走廊上,他拿著辭職信徘徊了3、4次,「本以為自己想了這麼久,已經有足夠勇氣,但到要遞信一刻,想到無彎轉,可能是人生的轉捩點,就有點猶豫,走了很久才鼓起勇氣遞信。」入職僅一年,他毅然放棄旁人眼中的「荀工」。
如果當紀律部隊30多年,退休時會否後悔自己沒有嘗試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呢?
現在回想過來,「阿蕭」說難免有不捨,捨不得人工,也不捨一起工作的同事,但他知道自己仍然希望作出新嘗試:「我會想,如果當紀律部隊30多年,退休時會否後悔自己沒有嘗試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呢?人生『流流長』,希望趁自己還年輕,可以作新的嘗試。」他有一腔熱血,但不是只得衝動,創業並不保證成功,這點「阿蕭」很清楚,不過他認為:「即使不成功,老套一點講,至少我都嘗試過。而且可能過程中會找到其他發展,或者將來有其他人做得比我更成功,這對排球發展都是好事。」他笑言,至少自己還有教育文憑,尚算有一條後路。
排壇創先河一呼百應
「阿蕭」在今年8月辭職,開始著手籌備自己的公司,由於是本地的第一間排球學校,他坦言許多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本地沒有其他同行能夠作為參考,只能以海外的同類型例子作藍本,預料公司會較貼近日本或台灣的模式。慶幸的是,他這個理念獲得為數不少的人支持,並建立了一支不錯的團隊,3位合夥人鄭偉豪、陳世鴻及黎濬洛各有不同長處,於公司中負責不同職務,順利處理好公司商業註冊登記、安排、設計、宣傳等等。學校教練團隊方面,現時他已有約10人組成的教練班底,當中均為香港隊代表成員、國際級教練。
公司命名為「香港專業排球學校」,「阿蕭」指朝兩大方向前進,分別為精英化及普及化。所謂精英化,他看準香港球員與外國球員的分野,認為應該在球員的黃金時期著手:「其實香港的青少年球員水準跟其他國家很接近,比如在內地的全國中學運動會、亞洲少年比賽都能取得成績,但經過中學、大學的黃金時間,球員投身社會後便與其他國家出現差距。因為我們屬業餘,或許一星期只有9小時練習,但其他國家兩天練習量已相等於我們一週,體力及穩定性便出現分野。」
因此他的排球學校就銳意為本地球員提供專業訓練,及讓球員隨球會練習外亦能增加訓練時數:「香港球員多、練習場地及時間較少,因此球會、校隊每次練習都要做到全面,相對缺少專門及特定的訓練。我們希望能夠提供特定技術的練習,比如購買發球機、提升體能的訓練器材、為二傳手而設的特別網等設備協助,為球員提供專門而有效率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學校並不跟球會掛勾,「阿蕭」歡迎任何球隊、男女子球員都可以一同訓練,他直言不怕為球會的競爭對手提供訓練機會,只希望本地排壇能夠一同進步。
朝專業與普及發展
外國有職業聯賽,香港頂尖的球員有機會外闖發展,「阿蕭」知道要在香港出現職業聯賽,現階段還是遙不可及,因此他希望本地排壇能夠如籃壇一樣先有半職化球隊,加入商業元素,令球員獲得更多資源,他對於這樣的發展抱持樂觀態度:「我覺得香港絕對有能力做得到,我們較東南亞國家有更多資金,而且絕對有球員願意投放時間及青春在排球中。雖然籃球只有東方一支職業隊,但能像南華、永倫、滿貫等等半職也很不錯。當有了資源,練習時數增加,水準也自然會提升。」
至於普及化,「阿蕭」認為現階段本地由香港排球總會發展的青年梯隊已經成熟,但在6至11歲的幼年時期,排球風氣卻未算普及:「無辦法,始終排球初學時真的很苦悶又缺乏成功感,上手難度也較籃球更高,因此要小學生選擇排球發展並不容易。我希望能夠灌輸排球知識與技術給這個年齡層的小孩,令更多球員從小投入。」至於中學階段,他則希望嘗試提供機會予非頂尖的球員,並以自己為例:「我中一打排球不算厲害,到之後才入選港少隊的培訓。你永遠不知道球員何時會突然『開竅』及進步,所以希望能為一些較少機會到外地出賽的學生球員提供機會,比如說到外地參加交流營,出外見識及提升技術。」
你永遠不知道球員何時會突然「開竅」及進步,所以希望能為一些較少機會到外地出賽的學生球員提供機會……
從有創辦排球學校這個概念開始,到完成登記、有公司的電話及地址,再購入器材、與學校商討合作,「阿蕭」以看著兒子出生作比喻,整個過程比起當日在上司門外徘徊要否遞交辭職信的掙扎更難忘。現在「香港專業排球學校」已陸續在Facebook專頁推出宣傳,「阿蕭」笑言已經「洗濕咗個頭」、「沒有退路」,他坦言過程中都有懷疑自己,但對排球的熱愛,以及身邊人的支持成為其肯定,「有時候會問自己,到底能否做到?是否做得正確?但每次想到這是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同事又全力支持,就沒有退縮的理由。」
蕭昌鴻的厲害之處,或許不只在於精湛的球技,也是他獨有的感染力,在球場上的激情能感染觀眾,談及排球時的理想同樣能夠感染人,單聽他談排球學校的理念已經讓人有無限的憧憬。「香港專業排球學校」能否取得成功,沒有人能未卜先知,但蕭昌鴻為了排球而放棄安逸,幾乎傾家蕩產,還感染到身邊的排球人與他一同踏上這條冒險路,或許已經是一種成功。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可瀏覽香港專業排球學校Facebook專頁。
圖、文:何子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