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我們都會在社交媒體看到過一些名人金句圖。內容一般是一個人物照片配一段具啟發性的名言。我最近收到的一張金句圖既沒有注明出處,亦沒有人物照片,卻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一位90歲的婆婆話過,人生最後悔嘅事,就係冇喺60歲時學拉小提琴,否則佢已經拉咗30年。」簡單的陳述,但有深度,提醒我們不要自設年齡關卡,生命還有很多領域讓我們探索。
雖然沒有統一的官方說法 ,近年就常看到外國研究機構對年齡層如青年、中年、老年的定義有新的詮釋。當中不少都對「中年」重新定義至65歲。香港政府的統計數字,則指出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2.2(男)和87.6(女)。根據以上的數字,60歲僅算中年,不單是小提琴,相信學習很多新事物也不嫌遲。
今年9月,幾位香港女跑手在雨中的柏林馬拉松終點為我們展示了新中年的力量和人生無限的可能性。她們都是第一次完成全馬賽事,重點是,她們都已經「登陸」,當中最年長的初馬跑手是69歲的鄭玉麟 (Sandra) 。
年輕時不愛跑步,但自認貪玩好動的Sandra已退休多年,籃球,羽毛球,溜冰,跳舞等活動都有參與,但始終覺得跑步沉悶,沒有動力開始。自認貪玩的她,去年在日本參加了3公里蜜瓜跑後正式打開了跑步世界的大門。在朋友的推動下參加了跑步訓練班,再循序漸進的參加了10公里、半馬賽事。到今年決定和好友結伴,寓跑步於旅行,到柏林挑戰全馬。今屆柏林馬天不造美,下雨兼且低溫,Sandra在30公里左右便開始抽筋,但最後她仍以5小時49分衝過終點,疲倦與興奮交加下直至工作人員為她掛上獎牌時才感到夢想實現了而不禁鼻酸。
69歲的Sandra外貌正就是現代的新中年形象。Sandra說,遇到新事物、新挑戰必須勇於邁出第一步去嘗試,不要自我懷疑說自己不行。
另一位登陸初馬跑手Ellen Ma 與Sandra 有些不一樣。Ellen 是一位文職上班族,參加跑步班之前除了瑜伽外運動量不算大,更是個走路也不太願意的人。因工作關係,她每周會和一位恒常跑步的朋友踫面,在兩、三年間目睹他身體和健康的改善。終於,Ellen也決定踏出第一步參加跑步班,並一步一步從10公里開始,繼而挑戰半馬、全馬賽事。過程中Ellen經歷了傷患,曾經想過放棄,但她最終重新出發,繼續練習,在柏林取得5小時31分的完賽成績。
完成了全馬,Ellen要分享的得著就是不要放棄自己,要有成績就必須要不斷累積。另一方面,Ellen熱心自學,會從不同的渠道搜集資料和知識,務求更理解訓練課表的科學化設計。
至於黎玉霞(阿Mo) 的跑路歷程則是滿滿站了很多支持和打氣的人,包括帶她加入跑班的好友,女兒的推動,丈夫的提點,甚至對她參加長跑抱著半信半疑的朋友,都變成了阿Mo 動力。幸運地,阿Mo甚少傷患,練跑後困擾她多年的膝蓋毛病亦舒緩了。經過大大小小的10公里和半馬賽事後,她希望以一個全馬作為自己60歲的生日禮物。而這個願望亦在柏林以5小時30分達到了。對於跑馬拉松,阿Mo想說的是:60歲開始絕對不遲!
雖然香港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但曾經訓練過3000個跑手的金牌教練馮華添統計,他的跑班中55歲以上跑手的佔比已由2014年的大約一成,增加至現時3至4成,60歲以上也佔超過一成。添Sir 強調,較年長人士加入馬拉松運動應以保持身體健康為主,務求能持續,達到遠離疾病、減慢身體機能衰退效果,而訓練過程必須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要強求。
「長跑長有」是跑手常用祝福語。Sandra, Ellen 和阿Mo都談到初馬訓練過程的艱辛,但問她還會再跑馬拉松嗎?答案是她們都分別選定了大阪及雅典為下一個賽事目的地。相信很多跑馬朋友都會發出會心微笑—Welcome to the club。
文:張樹槐 恒生銀行行政總裁高級顧問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