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專訪】學界力士李博軒有話兒:我要入奧運!



【體路 X Junior】曾經多次走訪灣仔運動場,採訪學界田徑及本地田徑賽事,說來慚愧,竟不知入口處右側一直有舉重室的存在,供愛好者在每天晚上進行訓練。舉重室面積有限,筆者唯有轉到看台上訪問。「我想成為奧運選手。」剛在暑假戰畢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李博軒,堅定地訴說其夢想。

香港近年掀起健身風氣,卻甚少有人投身舉重運動。兩年前的暑假,李博軒在網上觀看中國舉重代表呂小軍的比賽片段,令他萌生學習舉重的意欲,因此決定放棄練習近1年的競技體操,報名參加香港舉重健力總會所辦的舉重班,並在灣仔運動場展開其「力士」之路。舉重班導師是前香港女子舉重代表,2006年多哈亞運銅牌得主、曾出戰2012年倫敦奧運的于偉麗,「最初不知道她是前奧運選手,對她的第一印象是樣子很惡。」

首次參賽即「奪冠」 半途出家再回歸

在3個月內學懂基本技巧後,博軒隨即出戰香港舉重邀請賽,首次比賽即獲少年組冠軍,「因為少年組只有我參加,舉到便一定贏,所以亦沒有任何奪冠感受,不過希望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隨後他半途轉戰健力,健力與舉重不同,分成深蹲、臥推及硬舉3個項目,各分項的動作方式亦有分別。不過,他始終享受抓挺舉一氣呵成的節奏,以及每次刷新PB(個人最佳成績)的滿足感,令他重投舉重訓練。

為了出戰暑假的全青運,博軒展開近4個月的特訓生活,每周固定3日放學後由天水圍趕到灣仔訓練,星期六亦安排了半日訓練,「那段時間很有鬥心,不練習會渾身不舒服。」最終他於體校乙男子67公斤級賽事,在抓、挺舉合共舉起125公斤並以第12名完賽,這亦繼于偉麗在2014年仁川亞運後,再有香港舉重運動員在綜合運動會亮相,「表現尚算不過不失,不過成功之後聽到大家的掌聲,是我練習了4個月的最佳回報。」

教練于偉麗(右)

 

受「奧運級」教練鞭策 無言感激

回想起特訓日子,博軒指于教練的要求更為嚴謹,錯誤時亦毫不留情地指責,但一切也是愛之深,責之切,「教練一向對動作的要求很嚴格,做不好有可能會受傷,有兩次被責備都是因為自己的動作做得太差,她教了很多次我都沒有記住。當刻我都有點生氣,但始終是自己做錯,不能跟教練『駁嘴』。事後她向我解釋罵我的原因,都是出自於關心,所以我都很感謝她。」

正值中六準備DSE的關係,博軒暫時減少每周的訓練量,但徘徊在學業和運動之間,取得兩者平衡確實不容易,「時間管理是我最弱的一環,以前成績都算中上,不過慢慢變到不合格。最近舉重成績亦很少進步,這段時間剛好在兩方面遇上低潮。教練都理解我的處境,唯有提醒自己不可以懶,或者要掛兩句對聯在房門警愓自己。」

入奧道阻且長 盼有日不再「限米煮限飯」

進軍奧運的路仍遠得很,但于偉麗承諾會以教練身份伴隨博軒:「沒拿過奧運金牌是我作為運動員的最大遺憾,所以我現在的心願,是為香港訓練出一位奧運冠軍,可是路仍相當遠,然而只有努力才能看到希望。」舉重在香港仍是欠缺掌聲、以及支持的運動,于教練認為主要是舉重門檻較高,利用技術去發揮力量的竅門不容易掌握,而且進步亦不明顯,因此在短時間內難以吸引年輕人投身舉重。不過于教練在博軒,以及另一位學生李文志身上看到希望,使她期望長遠地在香港推廣舉重運動,藉此改善訓練條件,令舉重發展不再是「限米煮限飯」。

「力士」小檔案

李博軒
年齡:17歲
就讀學校: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就讀年級:中六
最佳成績:抓舉 – 63公斤、挺舉 – 75公斤


圖、文:李子正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39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