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曼徹斯特直擊】常説機會一去不復返,但本地足球教練曾慶殷(Michael)憑著自身努力,再度獲香港賽馬會推薦遠赴英國,一圓到曼徹斯特交流的夢想。教練和球員各自面臨不同挑戰,由草根足球以至精英層面,他在帶領不同球隊的路上,同樣視球員為同行者,更是好朋友,讓足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Michael由2004年開始擔任足球教練,將興趣投入全職工作,而他的學生亦遍佈不同年輕層,從幼稚園學生至企業足球隊均有指導。執教十載後,Michael報名參加「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加深在草根足球的認知:「當初以嘗試心態去參加,它亦引用曼聯青訓學院理念去啟發一眾教練,之後我嘗試套用在訓練中也取得成功。加深了認識之後,反而有興趣地探索更多,了解精英層面的培訓。」
後來Michael的教練之路持續邁進,成功考獲亞洲足協B級教練執照,亦於去年報名參加「香港賽馬會地區精英教練培訓工作坊」,其中以優秀教練身份獲推薦到曼徹斯特交流,體驗當地足球及教學文化。不過早於4年前,他亦曾獲得遠赴曼市的機會,可惜未能把握:「當年在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畢業後,曾獲推薦參加英國之旅,不過因為婚期關係未能前往。今次能榮幸地以另一身份受邀到英國,加上曼聯是我最喜愛的隊伍,可謂夢想成真!」
4位教練在當地參觀曼聯青年軍訓練,亦有機會與中、小學生作文化交流,對於Michael得益甚多:「觀課時很有共鳴,教他們踢球時與日常興趣班分別不大。但是教練亦要懂得隨機應變,對事物觸覺需要十分敏感,就著環境因素作出不同配合,令小朋友更能夠享受足球的樂趣。」即使思考出應對不同環境的方法,但難免會受外在因素轉變所影響,調整策略及心態,是作為教練的另一大挑戰。
「費格遜説過『球員不會想起教練的話,但永遠會記得如何被對待。』我希望成為球員的朋友,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在,目的是培養他們對足球的熱情,才有動力進步。」青年軍各梯隊球員的流動性相當大,Michael稱對於球員的影響力有限,在短時間內建構朋友關係不易,現時仍在努力當中。利用足球培育青少年成為有承擔的人,亦需要由簡單入手,例如讓球員進行執拾器材等簡單義務。過程中他們了解自己屬於球隊一部分,繼而增加歸屬感。
足球讓從前內向的Michael,築起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亦逐漸敢於向人打開心扉。他的執教水平也提升至精英層面,成為南區U12青年軍教練及香港U13代表隊助教:「很想繼續留在香港培育未來的人材,若有機會的話,我都想到外地修讀課程,再將知識回饋給香港。」或許下次再到曼徹斯特,他會以留學生身份到當地學法,繼續開闢新里程。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