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我小時候的志願是當足球員。」沒想到這句話是從拿過「入樽王」美譽、參加過美國街頭籃球全球總決賽、現效力甲一飛鷹的蘇伊俊(阿蘇)口中說出。回想當初首次接觸籃球,蘇伊俊只是把「足球當籃球」射,跟大伙兒朋友玩玩的心態,看似兒戲,但卻從此把他跟籃球牢在一起,展開他的籃球員生涯。
「頭幾天只是把籃球框當足球網射,第一樣學懂的規則就是如何不走步。」—蘇伊俊
視馬勒當拿為兒時偶像的阿蘇,小時候一次搬家的緣故,當年新居在沙田,附近再沒有足球場,只剩下籃球場,被同學朋友拉到街場開始他的籃球路。阿蘇想起最初「射」籃球的日子:「頭幾天只是把籃球框當足球網射,後來慢慢對籃球有些基本認識,第一樣學懂的規則就是如何不走步。」
上一代的人對街場普遍有誤解,認為很多「飛仔」會在那裡聯群結黨,不讓子女在街場流連,更莫說要在街場打籃球。阿蘇的父親亦一樣,「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小時候每次去街場打波,爸爸都會偷偷地在遠處望著我,我想是他怕我有事,怕我學壞。」不過,阿蘇笑說自己打球風格是「溫和派」:「我在街場打波從未打過交,我是溫和派,沒有人撩我們,如果在街場見到人打交會即刻走。」阿蘇如今在香港籃壇的成績,當然沒有令爸爸失望。
被街場「湊大」的他,中二開始接受正統籃球訓練,之後的籃球生涯可說是一直平步青雲,加入校隊,於學界賽事獲獎無數;加入甲一球隊飛鷹,在香港最高水平的籃球聯賽作賽;入選香港代表隊,到世界各地參加比賽。2010年阿蘇更贏得「Red Bull King of Rock」的 1on1 街頭籃球比賽港澳區冠軍,這殊榮讓他可以遠赴美國出戰這賽事的全球總決賽,跟世界各地的籃球高手過招,經驗叫他難忘,此行亦讓他見識到美國的街場文化。
「街場會較為freestyle,打波氣氛會比較好。」—蘇伊俊
「那次除了美國去打比賽,我也有到街場打波,香港和美國街場的分別,外國人的爭勝心較強,即使是打街場,每一場比賽都會很認真,香港人相對較hea,有時你打得認真反而會被責怪,始終香港人打街場目的不同,有些人只想輕鬆運動下。」或許是文化差異,阿蘇謂外國人在街場會主動跟你交朋友,更會相約你下次街場再見。
打滾街場多年,阿蘇謂在籃球技術上沒有特別的贏波心得,反而說「地頭蟲」會有優勢:「街場都會有『地頭蟲』,他們對場地的環境熟悉,投籃的命中率都會較高,但當然也要具備基本技術和夥拍好隊友比賽。」阿蘇的「地頭」就是,沙田源禾路的籃球場。即使現在已經搬離沙田,但每逢賽季休季或假日的日子,阿蘇也會回到他的「專屬球場」打波,附近的街坊到今天仍認得他,感覺親切,這份情意結也讓他一直不捨得離開。
打街場並非正式比賽,阿蘇有著無數街波經驗,直言享受街頭籃球多於正規籃球。「街場會較為freestyle,打波氣氛會比較好。相比起正規籃球,還有其他事情要兼顧,要經常訓練也會有比賽壓力。」街場的輕鬆,使阿蘇感受到打籃球的真正樂趣。
縱使初衷並不在此,早已從足球「轉行」成為籃球教練的他,已擁有一間自己和朋友開辦的籃球學校,經常帶領學生到不同的國家比賽和訓練。或許,他不但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舞台,更幫助搭建別人的,讓他們有朝一日都能用籃球去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文:Diamond Kwok
圖:徐嘉怡
原文刊於Red 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