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專訪】「山二代」曾貝洋童心童行 為難民籌款七周跑294公里



【體路專訪】8歲那年,你在做什麼?忙着應付每周的默書功課、每天看電視,周末期待與父母出街,過着無牽無掛的生活?越野跑手曾小強的8歲兒子貝洋,一周幾天都往山裏跑,去年底他選擇身體力行支持外國跑手發起的馬拉松挑戰,成功於七周內跑足294公里為各地難民籌款。

曾貝洋的父親曾小強在國際越野跑賽及超長途距離賽屢獲殊榮,是世界級頂尖越野跑手,早在2008年他已征服全球四大荒漠賽事,成為首位奪得戈壁沙漠250公里馬拉松賽亞軍的港人,在越野跑界無人不識。作為「山二代」, 從小受到父親耳濡目染的貝洋,越野生涯比父親開始得更早,今年8歲的貝洋早在3歲起已跟隨爸爸上山下海,小強指兒子近年愛上跑山,更會主動提出與爸爸一起「通山跑」。

早幾年一條網上影片《我的生涯規劃》爆紅,有小學生控訴家長安排各式各樣課外活動,生活被功課和測驗活埋,壓力指數爆燈。小強深有體會道:「父母不應該強迫小朋友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我也不會把行山視為一種強制活動,要把它當成一場探險之旅,每次上山發掘有趣玩意,小朋友自然會開心,這樣才有意思。」

我和爸爸在山上,看星夜和野豬。

不過現時每周主動要求與父親一起通山跑的貝洋,並不是一開始就喜歡通山跑。小強憶述貝洋2歲多時在公園草地玩,每當衣服沾到泥沙就會覺得髒,大叫「Dirty」,小強慢慢向貝洋解釋衣服可以洗淨,亦身體力行接觸大自然一草一木,令貝洋也跟着模仿起來,慢慢愛上大自然。「始終小朋友在城市長大,很希望他們能多接觸大自然,其實小朋友適應能力很強,你以為要抱着他們上山,其實他們碰碰撞撞已學會自己跑落山。」

就讀小三的貝洋曾在一幅畫作上寫上一句:「我和爸爸在山上,看星夜和野豬。」這個畫面可說是父子之間的「Bucket List」之一,貝洋說:「我喜歡跟爸爸在一起,因為他會帶我去玩,我之前在沙灘露營,還有去溪邊游水!」每次行山,一大一小的背影也會一起尋找昆蟲動物蹤跡,蹲在溪邊石上看蝌蚪游動,在野外煮食等,緊靠着的大小足跡遍佈香港各大山頭。

為難民籌款 貝洋挑戰七周跑七個全馬

去年尾外國跑手Janine Canham提出七日跑七個馬拉松為難民籌款,並呼籲跑手們身體力行支持,貝洋得知後主動向父親提出希望連續七周、每周跑42公里以作支持。每天跑6公里並持之以恆7星期,很多成年人也不能做到,更遑論是沒有跑過全馬的8歲小朋友。小強多次問貝洋能否堅持完成並評估他的身體狀況:「在開始挑戰前三星期,我特意要求貝洋每周三至四天,每次跑5公里,見他體能承受得住,再三確認下才答應他的請求。」

繫緊鞋帶,戴上兩隻手錶,一隻紀錄時間,另一隻方便二人隨時通話,保持聯絡,貝洋就開始每日一跑的生活,小強希望貝洋能把跑步融入日常:「我有時會安排他跑步上學,或者放學換衫跑回家,有時會在半途間跑來我工作的地方,吃一個下午茶再跑回家,又或者跑去附近的公園玩,我希望他能每天試不同路線去探索社區,試過一日最多跑了9公里。」

爸爸我不跑了,我真的很累,我不行了。

起初貝洋樂在其中,跑到半途找爸爸喝一杯凍檸茶再回家,周末上山玩,直至有天當時只累積了29公里的貝洋突然哭着打給父親:「爸爸我不跑了,我真的很累,我不行了。」緊接着的跑步日常令貝洋腿部肌肉繃緊不舒服,小強聽到後心痛非常,並安慰道自己跑步也會感到疲累,最緊要放鬆多休息,兒子平復心情後掛線,不放心的小強再次打去,原來貝洋轉眼間已跟傭人姐姐到樓下打羽毛球。小強指:「小朋友其實很不可思議,遠比我們想像中厲害,有時反而是我向兒子學習。」貝洋稍息數天,重拾心情後決定繼續挑戰並補回上周未完成的里數,7星期後,貝洋累積里數為294公里,完成挑戰。

小朋友聚在一起就會有競爭心態,會鬥跑得快、鬥快吃飯。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麼快樂逍遙。活在寸步難行的都市中,育有兩子的小強冀促成親子行山文化,讓都市小孩的童年都能活得自在、活在自然,於是今年初成立專頁「越野童行」,定期舉辦親子行山活動,費用全免,惟要求父母與7至14歲的子女同行,小強笑指有家長住在柴灣,甚至是南丫島,也會特意每周過來新界行山:「其實小朋友只要聚在一起就會有競爭心態,例如會鬥跑得快、鬥快吃飯,也會在學校以外學會團體精神,而家長也能在山上與小朋友增進感情。」

貝洋由大叫「Dirty」的小朋友,到現已成為在「童行」團隊中照顧其他孩子的大哥哥,家長可能在山上有各種擔心,上山不夠力氣、落山會跌倒、亂碰草木會受傷、出汗濕透衣服會生病,各種憂慮令彼此不敢踏出第一步嘗試,小強表示:「有家長對我說,平時兒子行幾步也呷累,沒有想像會他與其他小孩在山上飛奔。」他指小朋友不懂害怕的滋味,只要家長放手鼓勵他自己行,他們自然會建立信心,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一直在他們旁邊,在真正需要時才出手。

文、圖:李玥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