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路專訊】新型肺炎疫情侵襲全球,世界體壇停擺之下,原定今個暑假舉行的2020東京奧運被迫延後一年上演。趁著這個沒有奧運會的奧運年,《體路》編輯部特意搜羅近屆奧運會的經典回憶,與大家一同重溫「當年今日」。1952年7月26日,奧運賽場上首次有香港代表亮相,法蘭·蒙帝路(Fransisco Monteiro)、張乾文、郭錦蛾及施伊架(Cynthia Eager)先後於游泳項目登場。

香港於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首次參賽,開啟往後至今近70年的奧運路。當年港隊以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作為代表,派出2男2女運動員參加6個游泳項目,同時是該屆奧運唯一全程參賽的華人地區代表團。4名運動員中以有「太平山飛魚」之稱的張乾文最著名,他亦是奧運史上第一位打破香港紀錄的運動員。
據網上資料顯示,赫爾辛基奧運的男子、女子100米自由泳及女子200米蛙泳同樣於7月26日上演,港隊4人代表團齊齊於該日亮相。張乾文於男子100自以1分00秒3衝線,與游出1分03秒1的法蘭·蒙帝路同樣以小組第5名完成。出戰女子200蛙的郭錦蛾就以3分19秒2完成,施伊架就在女子100自以1分16秒8衝線。
雖然4人在6個項目均未能出線決賽,但仍為香港奧運代表團立下基石,當中張乾文其後再出戰56年墨爾本奧運及60年羅馬奧運,亦在1964年東京奧運火炬傳抵香港時負責最後一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