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港女】台漂追尋女籃夢 任栩燕:想做個有韌性的港女!



【體路專訪】只要有人將女性比喻為「港女」,驟聽之下已大概了解其性格,「公主癌」、拜金、自戀……不少負面標籤已與「港女」掛鈎。「我都鍾意影相同周圍去食嘢,尤其要相機食先。」任栩燕(阿燕)笑説著日常喜好,擁有「港女」一面的她卻視籃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份。為了興趣而開始健身、早起早睡等習慣,以至越洋追尋籃球夢,她證明了「港女」其實也有努力奮鬥的一面。

香港籃球代表任栩燕在小學時期接觸籃球,並與之作伴13年,現時亦是女甲福建的成員之一。4年前剛踏足大專聯賽的阿燕,為了提升身體對抗性而開始健身:「最初都唔明點解要練,因為覺得女仔練大隻感覺好怪。但大專水平高過中學好多,要喺各方面提升實力應付比賽,操fit啲亦可以減低受傷機會。」現時健身極受女性市場歡迎,阿燕則留意到女士一般以鍛練線條為目標,所以有種「點到即止」的感覺。不過她希望利用健身,以獲取籃球訓練不可達到的效果,因此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當中:「我喜歡催谷自己,可能是運動員一種特質,我想做便一定要做到,無論當日多累都要完成目標。」

阿燕以往1周有3日於5時半起床晨操,並用2小時練習籃球基本功。經過一日的忙碌,她仍會在晚上參與球隊訓練,或者在健身及打街場當中二擇其一。疫情期間一度「封場」,使阿燕養成夜跑習慣,並在1個月內堅持跑足100公里,另外亦於家中訓練體能以保持狀態,「沒有開放籃球場,唯有拿籃球去足球場練拍波。」

從運動挑戰自我的同時,難免遇上瓶頸位,阿燕亦不例外。為了完成一直以來的心願,阿燕不惜放下一切去台灣追尋籃球夢。WSBL是台灣女籃的最高殿堂,外籍球員若想參戰,透過出戰UBA大學女子聯賽再參加選秀是其中一個方法。阿燕在去年5月獲得台灣世新大學取錄,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亦是挑戰的開端,「因為戰術需要,教練要求我從4、5號位改打2、3號位,好像由零開始重新學打籃球,而且訓練量比香港辛苦很多。」

本來以為只靠堅持便可以克服困難,等待開季之際,她卻因為過量訓練導致膝傷,「本身亦要兼顧學業,再加上有增無減的訓練令我休息不足,更在開季前弄傷了膝蓋,但因保險問題得不到適切治療,我亦沒足夠資源趕及在開季前養好傷,所以決定回港,令這個夢未開始便完結了。」UBA規定球員年齡上限是24歲,即使來年24歲的阿燕亦不能在25歲前,完成外籍生需累積3年UBA資歷的WSBL選秀要求,並成為其人生的一個遺憾。

獨自漂泊異鄉,阿燕遇上問題亦不敢向人訴苦,「最初沒有跟家人説我受傷,怕他們會擔心,始終去到外地就要獨立面對所有事,所以唯有自己一個在哭。到養傷後期剛開始重新走路,我試著慢跑,亦在過程抒發情緒。有一次與爸爸Facetime聊天時,不自覺流起眼淚,我唯有抹汗順便抹走眼淚……」不過短短3個月的經歷並非徒勞無功,阿燕一向會在訓練時寫日記,仔細地紀錄各種戰術、訓練細節、以至每名隊友的特性,這些筆記讓她可以將當地的經驗帶回香港,在日後訓練亦幫得上忙,「所以我屋企好多簿,台灣之旅有兩本,寫心情的有1本,紀錄晨操、健身、球隊、做教練的都各有1本。」

撰寫心路歷程期間,阿燕一路自我沉澱並跟內心交談,反省籃球在其心中的地位,有如生命一樣重要。因此她決定繼續堅持打籃球,延續一直以來的努力,「出發前大家都期待有一個全新的我回來,雖然在表面上的改變不大,但經過沉澱之後,發覺我在過程中的見識是有意義的,所以不會後悔曾經有這個決定。」

任栩燕坦言要做有韌性的港女,證明自己經得起考驗。「只要真正喜歡那樣事物,我可以不顧一切地嘗試,若有任何值得堅持的一點,都有我去做的價值。」眼前笑起來長得有點稚氣的阿燕,卻比不少「大男人」更加勇敢。

圖:Brian Production
文:李子正

《撐.港女》相展

健身, 楊樂欣

《撐.港女》為著名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的作品,並於健身中心Eliment FitLax展示。相中主角分別為4名香港女子運動員,包括:前香港單車隊成員馬詠茹、退役泳將劉彥恩、前香港水球代表楊樂欣及香港女子籃球代表任栩燕。

過去健身似乎都是男性的專利,但隨著健身文化興起,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在健身上花費金錢,追求身形美的需求甚至比男性更誇張,Brain Ching就此誕生拍攝這輯相片的念頭。對於在健身室作展覽,Brian指:「男士看到相片中的女運動員都可以鍛鍊出健碩的身形,或許會有種不想輸給女士的感覺,希望這輯相片可以為健身的男士帶來更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