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專訪】態度決定高度 余小資的完美青訓主義



足球,余小資

【體路專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破壞卻只需要一瞬間。新型肺炎疫情對香港足球最大的破壞,並非球員暫停訓練、比賽,而是人材流失。「很多具資歷的教練都被迫轉行,職業球員也有不少離開球壇。」為生計無人能怪責他們半句,但這對球圈是很沉重的打擊。即使青少年球員的暫停,可以利用時間慢慢追回來,然而要培養人材可能又要再花上數十年時間。

香港足球隊有少數全職教練,余小資就是其中一位。可是教練在疫情下卻與失業劃上等號,余Sir在去年年初約滿離任後跟大部分主流教練一樣,再難找到全職教練工作。「現時在一間學校做TA(Teaching Assistant),幫手教校隊也有教南區青年軍。」

足球,余小資

足球,余小資

足球,余小資

曾為港隊U15主教的小資,認為香港青年軍要追上世界仍有很長的路,「先不說西方,只計亞洲,日韓肯定是最TOP,其次中國東南亞等,之後才到我們。我們與台灣、新加坡等屬於差不多水平,最後就是關島、澳門等較弱。」面對較高一級如中、日、韓等球隊,我們多處於被動,局限於守勢足球。「球員意識問題,影響身體準備動作,不能有效地做好下一步。」Half turn、Shoulder check等拿波前的準備動作,看似簡單但要在場上判斷何時做、怎樣企,這就是意識問題。

要追上世界,青訓教練要明白不能執著勝利。「可能今季有班能力較高的球員,帶領他們可能只要數個改變,就能衝冠。但那些改變原來無對症下藥,細節問題一直都無視又或被掩蓋。教練就是要在適當時候提升球員能力,而不只為成績,不要只重視結果。」小資分享就算港隊水平,球員個人技術如on ball off ball(有球走動與無球走動)仍有很多地方要改善,戰術一定是由個人而起,個人戰術處理得宜,才到二人關係,再慢慢到11人,青訓一定要打好基礎。人們總以為全貌的事,才是最重要,但總忽略每個細緻點。細緻點一步步串連才能組織整個圖畫,人總是看重前者曖昧,輕蔑後者簡單易懂。

足球,余小資

足球,余小資

足球,余小資

心態也是老問題,「球員會選擇出席訓練課(港隊),一星期三課,可能只來兩課,甚至一課,就算來訓練也没有用盡100%。可能球員本身能力較高,在自己球會訓練時往往没盡全力,漸漸型成惰性。但一對海外對手就會「現形」,陌生環境加上壓力,所有毛病全都暴露。」小資每課訓練都要求球員100%付出,因為他自己每課都是全心全意準備。「海外集訓時球員心態變化最明顯,每個傳球每次落腳都更狠更準更集中,因為他們見到同場其他國家水平很高。」心態取決高度,小資希望每次出外集訓又或比賽,球員所改變的都能帶回球會,這樣香港足球才能進步。

「香港2034計劃」表示會以陣式4-3-3用作青年軍訓練,小資認為陣式是讓青年軍認識足球的一種工具。「我們應追求是每個球員都對陣式有基本概念,青訓階段要讓他們接觸不同陣式。」職業球會可能會因應不同戰術而定下不同陣式,

「4-4-2是最令人容易理解的陣式,是不少青年軍入門的陣式,因為4-4-2多兩人關係概念,位置概念清晰,每人分工亦清楚。」小資分享年青球員應該嘗試接觸更多的陣式,「不同陣式只為在不同地方創造人數優勢。」

全心投入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這樣的人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會猶疑、退縮、慌張、動搖、不安、怯弱。專注愈久,才會變得愈強。小資就是這樣一路走下來,他冀望香港足球圏能撐過疫情這一關。

足球,余小資

足球,余小資

余小資檔案
亞洲足協A級教練
亞洲足協五人足球教練(級別一)
2018-20年香港代表隊助教
2019年香港U15 (AFC U16 Championship Qualifiers) 主教
2015-17年傑志U18及預備組助教
2013-15年大中(乙組)主教
2012-13年元朗(乙組) 助教
2005-09年葵青(乙組)主教

文:黃梓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