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紐約籃球重見曙光 淺談大球隊對NBA聯盟的經濟影響



以杜蘭特(左)為首的網隊暫以3:1領先塞爾特人。(Photo Credit : Brooklyn Nets fb)

【讀者投稿】今年所有紐約籃球隊都表現出色。先有布魯克林籃網隊有全明星坐陣,更在季後賽中力拼東岸傳統勁旅並領先塞爾特人3:1;紐約人亦終於為這城市爭一口氣,由新主帥及一眾新星以東岸第四名殺入久違了八年的季後賽;也不得不提紐約的WNBA球隊自由人暫時以七成勝率排在東岸第二。今年紐約的籃球可謂近年來最令人注目,也擺脫了大市場爛隊的形象。

但球隊的成績對紐約有什麼意義?别忘記美國還身處疫情影響之中,紐約更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紐約籃球不但為著名的麥迪遜廣場花園以及巴克萊中心帶來觀眾和濃厚的籃球氣氛,更為整坐大城市在疫情恢復之中帶來曙光和生氣。

話雖如此,以麥迪遜廣場運動有限公司(NYSE: MSGS)為例,直至2021年三月尾,公司的第三季收入對比起上年同期仍然是下跌32%。由2020年第三季的 $2.6億美金下跌至2021年的$1.8億美金。數據雖然包括公司擁有的NHL球隊 在內,但相信接下來的四月和五月,只因為入場人數大量增加,估計球票收 入,球隊產品以及場內食品銷售額,將會為紐約人帶來更多收入。紐約主場在 上星期(5月20日)已宣佈每場容許超過二萬名球迷進場,連同籃網隊主場巴克萊中心也開始讓更多球迷進場後,兩個主場近四場比賽已經錄得超過六萬名球迷入場。

重點,筆者相信紐約之所以盡快讓球迷入場的原因,某程度跟鷹隊主帥Nate McMillan早前的言論有關 – NBA決不能不依靠大球隊,聯盟需要大市場來賺 錢。

根據福布斯報道顯示,今年紐約人仍然是全球十大最有價值球隊的第三位,力 壓其他歐洲足球勁旅如曼聯和巴塞隆拿;NBA的勇士和湖人亦分別位於第六和 第七位。

紐約人事隔8年再闖季後賽。(Photo Credit : New York Knicks fb)

2011年因為勞資糾紛,NBA發生史上第四次停擺。期間,聯盟重整了其收入 分成的模型(Revenue Sharing Model),新政策從此令大市場球隊被瓜分更多收入予聯盟和小市場球隊。需知道,不是每支NBA球隊每年亦有盈利。2016年便有十四支球隊宣佈蝕錢,即使瓜分大市場球隊的部份收入後,仍然有九支球隊當年的收入未能達正數。

假設,當大市場球隊在分成池投入了$7千萬美金,小市場球隊只能夠投入 $4,500萬美金。將一共$1億1,500萬美金平均除開所有球隊後,小市場球隊可以從平均的$5,800萬中瓜分約$1,300萬美金的差額去幫補財政。雖然聽起來小市場球隊可以輕易從分成池中得到幫助,但聯盟也規定球隊要至少達到平均數的七成才可以從池中獲益。所以,小市場球隊仍然要在球隊營運以及商業策略下苦工,總不能因小市場而坐享其成。

小總結,紐約等大市場球隊對聯盟的經濟影響甚大。所有職業球隊在鎂光燈下看似榮華富貴,但某程度上仍然要依靠大市場,大球隊來支撐著聯盟以及中小球隊的運作。鷹隊主帥的言論可能因為身份而被批評不恰當,但誰又介意從中獲得多一點點的利益?

文:Winson Tam(運動管理系碩士、NCAA一級女子籃球隊經理人、NCAA一級運動法例部門助理、運動時事文章作者。BSc Drexel University, MBA Seattle University.)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