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錢作怪的體育?



【體路專欄】有天一個當教練的朋友跟我討論,處境題:年輕的新手學員熱衷於一個運動,比賽在即,本想參賽,後來因家長現階段不想付費,所以學員抱歉表示要收回參賽意願。如果你是教練,會怎樣做?


選擇A,最直接地尊重和接受學員家庭的意願和決定,再開解學員,鼓勵他不要氣餒。選擇B,先了解家長今次為何不想付費讓學員參賽,再設法解決;選擇C,教練掏錢或想辦法為學員處理,但前提是要學員答允會為比賽認真準備及參與。還是你們有心目中的選擇D?

另一天,我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內容關於日本網球「一姐」大坂直美在法網因想宣揚關注運動員心理健康而決定不出席賽後記者會,卻果然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為她拍掌,亦有很多人不認同她的做法,覺得出席記者會接受傳媒提問是網球員「工作」的一部分,當中亦有球手指出,他們袋的獎金部分源自媒體,不配合的球手或者不可參賽。最終大坂直美不想搶去賽事焦點,選擇退賽,並透露自己長期受抑鬱症困擾。我延伸談到,大眾對公眾人物,是否應要有更多同理心。分享引來不少朋友與我討論。

其中一位是運動員(她的項目在香港沒有職業制度,但她自學生年代已投身該運動),她對大坂直美的初衷深有共鳴,認為外界真的很常忽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她說社會很多時候利益掛帥,忽略了運動員心裡的想法和感受。我問她有何例子,她說就如多年來,她們畢業後面對投身社會工作及繼續運動路的掙扎,壓力是十分之大。制度是一個問題,他們的運動項目不是沒有求變,惟改革需時;然而,他們的心理健康也確實受到忽視。

體育和錢,總是有那麼愛恨交纏的微妙關係;體育發展尤甚,於香港更甚。以上三個事例或者不是直接類比,卻同是反映在體育中會有「錢作怪」,以及於體育與金錢之間,原則、道德及同理心等究竟何價的概念。體育發展不能沒有金錢作後盾,但沒有運動的精神及真心,甚至忽略重要的一分子—運動員,即使有錢,也推動不了體育。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可以是無了期的辯論。但願教練和小學員會找到方法,大坂直美可以振作再起步(希望她知道自己的初衷和勇氣是絕對值得欣賞的),香港的體育亦會有更廣闊的出路。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