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第一組長池分齡游泳比賽 (第三部)」過去周末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有泳手趕及2020東京奧運游泳達標周期死線前再度成功衝標,亦有泳手游到最後仍與奧運緣慳一面。最令人婉惜的或許就是卓銘浩始終未能衝得A標,然而全日最美一幕亦在那1分47.46秒中上演——他凝聚了維園泳池全場人心。
原本主攻長距離自由泳的卓銘浩,早前短距離自由泳突然大進步,一舉迫近200米自由泳的奧運A標。眼見東京這麼近,偏偏每次比賽進步、每次打破香港紀錄,A標卻又那麼遠,一秒原來真的可以好長。去到周日的分齡泳賽,這位19歲年輕泳手奮力一搏,游出1分47秒46再刷新自己的香港紀錄,但始終差0.44秒未能跨越A標的高牆。他賽後說,從未想過原來接過代表破香港紀錄的閃電獎,也可以這麼不開心。
卓銘浩未能憑達A標取得東奧入場券,但在那一場男子18歲或以上的200米自由泳比賽鳴槍前,所有泳手都圍過來在池邊觀看,觀眾席上也以他作焦點。從上跳台前已經有人不斷大喊「卓銘浩!」「GO!」,到那1分47.46秒間不斷的打氣、鼓掌、歡呼,再到觸池後觀眾席上替他不值的嘆氣,那短短的時間裡,卓銘浩凝聚了全場人心,這其實已是一種成就。
凝聚人心的其實不止卓銘浩,當天衝標的還有施幸余、陳健樂、簡綽桐、鄭渝和何南慧等等泳手,同樣也是凝聚了大家的支持。回想一個月前,香港女子游泳隊在維園力爭在4×100米混合泳游出佳績,以藉世界排名取得東奧資格,那天也是全場觀眾或大聲打氣,或屏住氣息默默支持。觸池一刻基本確定能去奧運,開心到跳起的除了有份游蛙式的楊珍美,還有後面那些相擁的隊友。
運動能凝聚人心,這是金錢以外的價值。但凝聚人心不是一件容易事,也不是每個運動員都能凝聚人心。同樣在游泳池,有些人就算成為了奧運冠軍,也沒有能凝聚人心、沒有贏得別人的掌聲與尊重,倒是換來不少批評的聲音。
運動場上成敗論英雄,或許他日翻看運動員的個人資料,只會見到簡介寫上運動員去過幾屆奧運、取得多少成績。但周日在現場看過比賽、支持過卓銘浩的人,或許一生都會記住這1分47.46秒的時刻,記得我們一同支持過香港運動員。就像比賽開始前,我們一班體育記者仍然在談論著5年前劉彥恩於死線前大爆發衝得里約奧運A標的那個時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