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懶人包.硬地滾球】無障礙運動 考驗腦筋急轉彎



【體路資訊】硬地滾球於1984年首次於美國紐約及英國史篤曼維爾殘疾人奧運會中亮相。它適合嚴重大腦麻痺、肌肉萎縮症或四肢有嚴重功能障礙的人士參加,並可培養專注力及穩定性,也有助肌肉協調性,是一項講求運用腦筋思考的運動。今屆香港共有7名運動員獲得東京殘奧入場券,包括楊曉林、何宛淇、廖詠彤、謝德樺、劉慧茵、梁育榮及黃君恒。

何宛淇(圖:由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劉慧茵(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楊曉林(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廖詠彤(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東京殘奧硬地滾球香港代表:

何宛淇(混合BC3級個人賽、雙人賽)
廖詠彤(混合BC3級雙人賽)
劉慧茵(混合BC4級個人賽、雙人賽)
楊曉林(混合BC2級個人賽)
梁育榮(混合BC4級個人賽、雙人賽)
黃君恒(混合BC4級個人賽、雙人賽)
謝德樺(混合BC3級個人賽、雙人賽)

梁育榮(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黃君恒(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謝德樺(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東京殘奧硬地滾球項目:

硬地滾球項目的男女運動員混合作賽,並分為個人賽、雙人賽及團體賽,共7個項目。

個人賽:BC1級、BC2級*、BC3級*、BC4級*
團體賽:BC1-2級
雙人賽:BC3級*、BC4級*
*香港運動員參賽項目

級別鑑定:

硬地滾球根據運動員的身體功能和狀況進行分級,共設BC1、BC2、BC3 及BC4四個級別。由於身體活動限制,BC3級別的運動員需利用管道發球,比賽時有一位助手協助使用管道,但助手必須背向比賽區域,並且不可觀看賽事。BC1運動員可用手或腳發球,而比賽時可獲1位助手坐在運動員比賽區外,準備協助固定、調整輪椅和拾球。BC2及BC4運動員比賽時則不能有助手協助。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比賽:

賽事在12.5米乘6米平滑的木地或膠地上進行,比賽最終目的是在規定的區域內,把自己的球(6個紅或藍色)盡量投近白色的目標球。當每局比賽雙方完成所有投球後,,最接近目標球的一方便獲得分數。

比賽則分為個人賽、雙人賽及團體賽三大項。在個人賽中,1場比賽分4局進行,每位運動員每局投球6次。雙人賽也同樣設4局,每位運動員在每局投球3次(每方共6球)。團體賽則分6局進行,每隊3名運動員在每局各投兩球(每隊每局共投6球)。而每局比賽均有時間限制,BC1級個人賽每人限時5 分鐘、BC2及BC4級每人限時4分鐘及BC3級每人限時6 分鐘,BC1-2級團體賽每隊限時6分鐘、BC3級雙人賽每隊限時7分鐘及BC4級雙人賽每隊限時5分鐘。每方的時間從裁判員向計時員示意該方發球起開始計算,直至所發的球停止滾動或滾出邊線為止。

註:參考更多有關資料,按此瀏覽硬地滾球國際體育聯會網頁
資料來源: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