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追逐巴黎殘奧意向未定 陳浩源嘆缺乏固定訓練場



【體路專訊】2020東京殘奧羽毛球WH2級别銅牌得主陳浩源,昨日(4日)重返母校香港浸會大學作分享。36歲的他透露預料在1至2周內決定會否以巴黎殘奧為目標,再衡量完成其餘下的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學位課程時間表。不過殘疾羽毛球隊現時在缺乏固定訓練場地下,資源問題亦成為他再逐殘奧夢的考慮因素之一。

輪椅羽毛球手陳浩源早前在社交網站發文,慨嘆在一眾全職殘疾項目之中,唯獨是羽毛球不獲分配體院固定訓練場地。由於訓練時間與健全運動員相撞,因此一周6日的訓練只有2日在體院練習,其餘4日則需要帶住輪椅到康文署場地練習,除了需花時間尋找車位,並需要用15分鐘自行推輪椅到場內。他坦言自己不是「無病呻吟」,只希望爭取合理資源:「今屆殘奧奪金的梶原大暉僅得19歲,3年後的巴黎殘奧,我已經39歲,如果要追求更高水平,是需要配套等資源配合。」

近期已重新訓練的陳浩源續指,輪椅羽毛球雖然是「小眾中的小眾」,但不等於是可被忽視的一群,「彼此追求運動權利都是一樣。」至於港隊另一殘奧羽毛球代表朱文佳亦在東京摘銀而回,陳浩源認為殘疾羽毛球隊已經最高舞台證明自己,但能否如願獲得更多資源,以解決隊內菁黃不接及與健全運動員「同工不同酬」問題,則是未知之數。

浸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

陳浩源在2016年毅然辭去全職工作,亦在同年入讀浸大,「運動是好的平台和工具,讓殘疾人士的身心變好,但單靠運動員說服力可能不夠,因為希望成為文武雙全的體育人。」當時31歲的他以獎學金計劃入學,並獲浸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親自取錄,並成為首位入讀體育系的殘疾人士。作為體院前院長的鍾伯光理解殘疾人士在社會上面對的挑戰,因此在浸大任職期間成立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其中陳浩源與「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便透過計劃取得獎學金入讀浸大。

陳浩源在兩年內修畢近一半課程,但因為要備戰2018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及東京殘奧而暫時休學。他指若決定現在退役,第一件事是重返校園完成學業,或等待巴黎奧運結束後再完成,鍾伯光教授則稱大學會為學生運動員制訂不同學習計劃,「即使他攤開10年才修畢課程也可。」有別於傳統學科,體育學系需要學生參與實務課堂,並對於左腳需裝上義肢的陳浩源是一大挑戰,但在浸大和一眾師生的支援下,他亦能完成跳舞、游泳及攀石課,「我在課堂上首次挑戰輪椅攀石,雖然我的義肢沒有運動功能,但在老師鼓勵之下,也嘗試以單腳挑戰健全人士使用的10米攀石牆。雖然只去到4、5米,但我覺得結果不重要,踏出肯去嘗試的一步已經算是成功。」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