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穿上保護衣的採樣團隊、檢測車等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圍封行動中。到今年運動賽事陸續復辦,檢測隊伍又現身活動場地,繼續發揮防護作用。
今年一月政府首次進行封區通宵檢測行動,及後數十次圍封和流動檢測行動都見到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HKMPDC)實驗室主任黃利寶博士(Dr. Chris Wong)的身影。我在疫情期間跟Chris認識,一直很佩服這位分子病理專家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在疫情最嚴峻期間,他試過連續十多天落場指揮至深夜,然後回實驗室監督同事通宵檢驗,再回家匆匆換件衣服便到公司處理報告和其他文件。
我問他是否要做「抗疫鐵人」,他解釋:「家人都笑說在電視上才見到我,但我覺得檢測是防疫最前線,要從正確採樣開始,每一步都捉得緊才不會走漏,在實驗室更加是分秒必爭,因為很多市民心急等候結果,早一分鐘他們便少等一分鐘,況且對於很多打工族,收到陰性結果才能上班,我們必須準確之餘亦要爭分奪秒。」
從賽道到抗疫前線
分秒必爭除了是Chris的工作座右銘之一,亦應用於他的業餘愛好。他從小熱愛運動,但2018年才正式接受田徑訓練,可惜疫情期間中斷了一段時間,最近抗疫工作稍稍緩和他立刻重現體育場,九月更代表南華田徑會參加第六屆香港先進田徑錦標賽,與隊友以48.17”贏得M50组(50歲以上)4X100第一名,並刷新賽事紀錄。2019年,他出戰亞洲先進田徑錦標賽,惜因隊友到達馬來西亞後病倒,4×100接力失落金牌最終得第二。而他個人的最佳100米、200米、400米成績分別為12.49”、26.16”和1’03”。
有說現在是Slash世代,Chris從運動員的賽道,到病毒檢測這條抗疫前線,可說是運動和抗疫專家的「斜槓族」。黃利寶認為無論是工作還是運動,都應該抱著相同理念:「堅持、實踐、秉持標準、不斷進步」。他說自己雖然是業餘跑手,但一落場便會專心一意,盡全力爭取自己的最佳成績。
他聊到東奧田徑賽狂破紀錄,雖然對於跑鞋這點他不盡認同,但不斷進步的背後確實需要科技的助力:「病理分析和運動一樣,為何我們能夠在精準度、速度上不斷突破?兩者同樣要一直改良科技。」
疫情下首項國際賽的防疫經驗
作為運動愛好者,Chris又如何為大型賽事策劃防疫工作?今年五月,一連四天的國家盃場地單車賽香港站舉行,是本地在疫情後首次復辦國際賽事,黃利寶被委任為賽事防疫顧問。
他回顧:「這是一場國際單車賽,有不同國家的選手來港參加,並且是在安全氣泡下舉行,因此在賽事兩個月前已開始防疫計劃。首先,我們要評估每個國家的風險,之後解決兩大問題,第一是酒店住宿,要在沒有隔離的情況下,盡力保障選手及香港市民的健康。」
最終大會決定租用場地附近一幢酒店,Chris對每個樓層的住房、每日起居飲食、領取日用品安排等都給予意見。其次,每位運動員都使用專車,不會跟其他國家選手使用同一輛車,避免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叉感染。
當時東奧仍未舉行,全世界差不多十四個月沒有世界級賽事,香港亦是首次在疫情下舉行國際賽,因此各地都未有大型體育活動的指引,Chris和團隊唯有自行釐訂防疫部署。在籌備活動時,他們額外增加了檢測次數,包括進行抗體測試,更加入新冠肺炎的醫療團隊,在比賽期間負責應付懷疑個案,以策萬全。如檢測發現任何異樣,亦要有即時的隔離安排。
最終賽事順利進行,Chris和團隊更得到多個國家賽隊的讚揚。他覺得最重要的是得到寶貴經驗和可供日後參考的工作流程。其後,香港奧運隊部分成員及殘奧運動員,以及全運會傷殘運動員在離港前,亦由Chris的實驗室安排檢測。
疫情逐漸緩和,Chris會否計劃為更多大型活動進行防疫?他解釋:「大型活動上的傳染風險會存在一段時間,尤其選手運動時不佩戴口罩,亦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相信檢疫措施免不了。另外,我們最近為一些學界和專業舞台演出進行檢測,這樣可確保表演者的安全。我覺得應該就每一項活動的性質,以及觀眾入場情況,科學化地評估風險,從而制定防疫準則,供日後參考。」
我在facebook上見到汪明荃出post讚好Chris和團隊,原來她每次演出前都找他檢驗。出名嚴謹的阿姐都畀like,相信對Chris來說都是一大肯定。
文:張樹槐